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英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氣風發的樣子。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送出、付出。如:「發放」、「收發」、「發行」、「發給」、「發信」、「發電報」、「發薪水」。
生長、產生。如:「發電」、「發芽」、「發音」、「味道發酸」。
射擊。如:「發射」、「發箭」、「發炮」、「彈無虛發」。
起程。如:「出發」、「朝發夕至」。
開始、引起。如:「發動」、「發起」、「發端」。
宣布、散布。如:「發布」、「發言」、「發表」、「發散」、「發放」。
開展。如:「發展」、「發揮」、「發達」、「發揚光大」。
使出現。如:「發現」、「發掘」。
量詞:A>計算槍、炮、子彈等數量的單位。如:「手槍裡還剩下四發子彈。」B>計算槍、炮、子彈發射數量的單位。如:「射炮十二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的花或葉。如:「落英繽紛」。
傑出的。如:「英俊」、「英雄」、「英才」。
才能出眾的人。如:「精英」、「群英會」。
年輕有為的。如:「英年」。
美好的。如:「英名」。
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簡稱。如:「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如:「到了」、「天黑了」、「吃了再走」。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正襟危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正襟危坐」條。 01.明.朱國楨《湧幢小品.卷一七.新掛教範》:「後值不飲時,歛襟危坐,議論英發。」
示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羅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殫記。」2. 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預言的示現指在語文中,將未來的事情描繪得宛如已經在眼前發生一般的修辭技巧。如:1. 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翦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2. 李白<長干行>:「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懸想的示現指在語文中,將想像的事物描述的好像就在眼前一樣的一種修辭技巧。如:1. 李白<長干行>:「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
周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君在中間,苟使能改,亦何患乎!」*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節錄:「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李白的《赤壁歌送別》節錄:「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戴復古的《滿江紅‧赤壁懷古》節錄:「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朱楨《赤壁石刻》節錄:「大書石上莓苔封,千年不泯周朗功,我今送客放舟去,江山如日還英雄。」*王奉《過赤壁偶成佳句》:「赤壁橫岸瞰大江,周瑜於此破曹公。天公已定三...
龍行虎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4.2 相反5 5.例句 1.出處宋書.卷一.武帝本紀上:「劉裕龍行虎步,視瞻不凡。」 唐.釋皎然.詩式.品藻:「其華豔如百葉芙蓉,菡萏照水。其體裁如龍行虎步,逸情 高脫。」亦作「虎步龍行」。 2.語譯比喻帝王莊重威嚴的儀態。 3.故事內容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龍驤虎視‧龍驤虎步‧雄姿英發 相反没精打采 5.例句他走起路來龍行虎步,威風十足
杜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後,若溫飛卿,杜牧之,亦名家也。』」。目前唯一流傳於世的杜牧手跡《張好好詩》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其詩英發俊爽,為文尤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在晚唐成就頗高,時人稱其為「小杜」,以別於杜甫;又與李商隱齊名,人稱「小李杜」。 著作《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文都收錄在《樊川文集》裡。樊川是杜牧家族在長安南下杜樊鄉的別墅旁的一條小河的名字,杜牧非常一生都非常喜歡這個地方,不僅自己的詩文集叫做《樊川文集》,他的號也是「樊川」。杜牧逝世前,整理自己的詩文,燒掉了大半。但是他生前詩文大多會抄錄給外甥裴延翰,杜牧死後,裴延翰將其詩文450首編...
懷古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古詞念 奴 嬌 (赤壁懷古)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首詞是元豐五年(1082)七月蘇軾謫居黃州時作。上片詠赤壁,下片懷周瑜,最後以自身感慨作結。起筆高唱入雲,氣勢足與“黃河之水天上來”相侔,而且詞境壯闊,在空間上與時間上都得到極度拓展。江山、歷史、人物一齊湧出,以萬古心胸引出懷古思緒。接著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