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6.5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草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叢或青草堆聚的地方。《三國演義》第三回:「山岡邊見一草堆,帝與王臥於草堆之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本植物的總稱。如:「綠草」、「草木」。
隨便、不認真。如:「草率」、「潦草」、「草草了事」。
草書、草體。如:「狂草」、「行草」。
初步的。如:「草創」、「草約」、「草案」。
底稿、文稿。如:「起草」、「草圖」。
田野、荒野。如:「草澤」、「草莽」。
用草做成的。如:「草蓆」、「草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累積、聚集在一起的東西。如:「書堆」、「土堆」、「草堆」。
杯盤狼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狼藉,指凌亂不整齊。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說:「藉,……一曰艸不編,狼藉。」艸不編是草散亂不整齊。另後代還有這麼一種說法,清.翟灝《通俗編.獸畜》引唐人蘇鶚《蘇氏演義》,書中提到狼臥息在草堆上,離去時會將草堆弄得凌亂,以免留下蹤跡,因此狼藉便有「物之縱橫散亂」的意思。至於「杯盤狼藉」一詞,見於《史記.滑稽列傳》,文中記載戰國時代齊人淳于髡的故事。淳于髡口才很好,善於辯論,經常用一些隱語勸諷君王,既不會得罪君王,又能讓君王樂於接受。當時齊國的國君齊威王雖很有才能,可惜日夜沉迷於酒色。有一次,威王在後宮擺設酒宴,召淳于髡前來參加。威王問:「先生的酒量如何?」淳于髡回答:「我啊,喝一斗酒會醉,喝一石也...
狼狽為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狼和狽會聯手做壞事。聽說,曾經有人獨自經過一處人煙罕至的地方,遇見了幾十隻的狼,情急之下,就趕緊爬到草堆上。其中有兩隻狼就鑽進了一個洞穴中,背出一隻老狼來,老狼來到草堆下,用嘴拔除草堆上的草,其他的狼看了,也跟著學牠的動作去拔草,眼看著草堆就要垮下來了,正巧遇到一群獵人經過這裡,把這個人救了出來。事後這些人一起挖掘這個洞穴,在裡面抓到了一百多隻的狼,就將牠們殺死,而大家都懷疑那隻老狼可能就是狽。後來「狼狽為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彼此互相勾結做壞事。
赫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光明、顯耀的樣子。《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神武赫然,威震八荒。」
2.發怒、生氣的樣子。《後漢書.卷五六.張晧傳》:「若聞義不服,天子赫然震怒。」
3.令人怵目驚心的樣子。《公羊傳.宣公六年》:「趙盾就而視之,則赫然死人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漁人用來驅魚的長木棍。宋.史達祖〈湘江靜.暮草堆青雲浸浦〉詞:「漁榔四起,沙鷗未落,怕愁沾詩句。」
鵪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鵪雞目雉科鶉屬。形似雛雞,頭小尾短而圓胖,羽毛以赤褐色為底,間雜白點黑斑。生性好鬥,善走不善飛,以種子、穀類、昆蟲等為食。肉與蛋均可食,味極鮮美。[例]鵪鶉多半成群的在雜草堆或農田裡活動。 △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洞中,到了晚上才出來尋找食物。狐的嗅覺和聽覺非常靈敏,能聽到遠方老鼠輕微的叫聲,還可以發現藏在雪下草堆裡的田鼠。除了擁有靈敏的感官,狐的性格也非常警慎,冬天的時候,狐會站在結冰的河邊,用耳朵確定冰下沒有水聲,這表示冰層夠厚,不會破裂。因此在俄羅斯和北歐流行著一句諺語「狐能行,人亦能行」。 【沉著的狐】當狐盯上某隻獵物時,也會發揮牠們沉著冷靜的習性,把身體壓低,看起來好像是趴在地上,耳朵前後移動,傾聽附近的聲音,眼睛則專注凝視著獵物,即使獵物行動迅速,還是逃不過狐那雙快如閃亮的利爪。狐常吃的食物有鳥類、哺乳類小動物、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率,每當快下雨時,雨蛙就會大聲鳴叫。而我們常在民宅附近所看到的就是雨蛙,雨蛙在白天也會躲在樹籬笆或草堆中,到了晚上就捕捉小昆蟲當作食物。雨蛙就算平常不再水邊生活,但只要到了要產卵的時候(五到七月產卵,雄蛙通常會跨騎在雌蛙身上抱住雌蛙的側腹,並在雌蛙產下的卵子上灑上精子),就會往水田、池塘移動。(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蛙英文關鍵字: frog 參考書目註1:自然圖鑑:600種動物植物觀察術,里內藍文,松岡達圖,遠足文化,2010,頁258。註2:動物百科,姚啟久主編,漢宇國際文化,2008,頁83。相關教學資源請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