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84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著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稱、顯揚於世人。《後漢書.卷二六.宋弘傳》:「立名節,以威恩著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顯明。如:「著名」、「著稱」、「顯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衡量物體的輕重。如:「稱重量」、「稱一稱」。
叫、叫做。如:「稱呼」、「自稱」、「稱兄道弟」。
述說、表示。如:「據稱」、「指稱」、「拍手稱快」。
名號。如:「稱謂」、「名稱」、「別稱」、「通稱」。
讚美、表揚。如:「稱讚」、「稱譽」、「稱頌」。
自認、自封。如:「稱王」、「稱雄」、「稱霸」。
衡量物體輕重的器具。同「秤」。如:「桿稱」。
適合、相配。如:「稱職」、「對稱」、「勻稱」、「稱心如意」。
口若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太尉1>云:「郭子玄2>語議如懸河3>寫4>水,注而不竭。」 〔注解〕 (1) 王太尉:王衍(西元246∼311),字夷甫,晉臨沂人。以清談著稱,累官至司徒。西晉亡,投降石勒,後為石勒所殺。 (2) 郭子玄:郭象(西元252∼312),晉河南人。少有才學,好老莊,能清言。東海王越引為太傅主簿。曾為《莊子》作注。 (3) 懸河:傾瀉不止的河水,可指瀑布。 (4) 寫:音ㄒ|ㄝˋ,通「瀉」。〔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五○.郭象列傳》、晉.裴啟《語林》(據《北堂書鈔.卷九八.談講》引)
信口雌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孫盛《晉陽秋》(據《文選.卷五五.劉峻.論五.廣絕交論》李善注引)王衍1>,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2>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3>」。 〔注解〕 (1) 王衍:西元246∼311,字夷甫,西晉臨沂人。以清談著稱,累官至司徒。西晉亡,投降石勒,後為石勒所殺。 (2) 意有不安:話說得不合意,不妥切。 (3) 口中雌黃:口中含著雌黃,能隨時改正不合意的語句。雌黃,橙黃色礦物,成分是三硫化二砷,可作退色劑,古代用於塗改文字。〔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四三.王戎列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著稱。《隋書.卷七七.隱逸傳.李士謙傳》:「髫齓喪父,事母以孝聞。」唐.李白〈贈孟浩然〉詩:「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江郎才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郎,指南朝梁文人江淹。江郎才盡原指江淹少以詩文著稱,獨步當代。晚年時,偶憩於一亭中,夢見郭璞索還五色筆,自此江淹作詩絕無佳句。典出《南史.卷五九.列傳.江淹》。比喻文思枯竭,佳作不再。《鏡花緣》第九一回:「如今弄了這個,還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鬧的真是江郎才盡了。」也作「江淹才盡」。
班門弄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兄:稱同族或同宗之兄。指王緯,字文卿,唐太原人,生卒年不詳。以明經入仕,官至檢校工部尚書,為官以清廉著稱。 (3) 炳然:光明貌,比喻文采燦爛。 (4) 以贊關石:王緯時任鹽鐵轉運使,掌管賦稅,此指王緯有才華,用以處理賦稅之事。贊,佐助、輔導。關石,指賦稅。關,門關之征。石,音ㄉㄢˋ,賦稅之單位。 (5) 廌冠銀章:指作官。王緯時任御史大夫兼鹽鐵轉運使。廌冠,御史官帽。廌,音ㄓˋ,古代傳說中的獨角獸,能分辨曲直,會用角觸理虧之人。銀章,官印。 (6) 榮映江湖:光彩照耀天下。江湖,四方之地。 (7) 予:我。另本作「余」。 (8) 卜氏之學:指子夏之詩學。卜氏,卜商(西元前507∼...
偃旗息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雲︰趙雲(?∼西元229),字子龍,三國時常山真定人。初從公孫瓚,後歸附劉備。勇敢善戰,以忠勇著稱。封永昌亭侯,累遷鎮軍將軍,卒諡順平。 (2) 還:音ㄒㄩㄢˊ,隨即、立刻。 (3) 趣:同「趨」。 (4) 圍:戰事的包圍陣勢。 (5) 張著: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 (6) 沔陽:今陝西沔縣東南,因在沔水之陽而得名。 (7) 張翼:字伯恭,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官至綏南中郎將,建興年間因討伐劉冑有功,封為都亭侯,後為鍾會亂兵所殺。 (8) 偃:音|ㄢˇ,放倒。 (9) 蹂踐:踐踏。蹂,音ㄖㄡˊ。
魚目混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大藏書家之一。曾見宮中內藏四部古籍篇卷紛雜,於是親自校讎勘定。任昉的文學成就,以善撰表、奏、書、啟著稱,當時王公表奏,無不請昉代筆,起筆即成,不加點竄,因而與以詩聞名的沈約合稱為「沈詩任筆」。他在上任大司馬記室時,寫了一篇〈到大司馬記室牋〉,來感謝朝廷的提拔。文中任昉極為自謙,形容自己只是像魚眼睛那樣毫無價值的人,卻被當作美玉一般來使用。唐人李善在注解時,引用了《韓詩外傳》為證,說明古人認為白色骨頭外觀看起來像象牙,魚的眼珠乍看之下很像珍珠。後來「魚目混珠」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假亂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