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虛言     
瀏覽人次:587 收藏人次:0
不切實際的言辭。《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老夫當日認假為真,雖妻子跟前不敢說破,其實所稱八拜為交,皆虛言耳。」
    
瀏覽人次:26718 收藏人次:3594411
假的、不真實的。如:「虛偽」、「虛假」、「虛構」、「虛幻」。
衰弱。如:「虛弱」、「虛脫」、「她的身子很虛。」
白白的、徒然的。如:「虛度」、「不虛此行」、「虛有其表」。
不自滿、不驕傲。如:「謙虛」、「虛心求教」。
有所愧疚而心中膽怯。如:「心虛」。
空。如:「空虛」、「趁虛而入」。
草率、敷衍。如:「虛應故事」。
    
瀏覽人次:15329 收藏人次:2150578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瞠目結舌     
瀏覽人次:28320 收藏人次:3632028
,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虛言也。陛下秉四海之眾,曾亡柱幹之固守聞於四境,殆開之不廣,取之不明,勸之不篤。傳曰:「土之美者善養禾,君之明者善養士。」中人皆可使為君子。詔書進賢良,赦小過,無求備,以博聚英俊。如近世貢禹,以言事忠切蒙尊榮,當此之時,士厲身立名者多。禹死之後,日日以衰。及京兆尹1>王章2>坐言事誅滅,智者結舌,邪偽並興,外戚3>顓命4>,君臣隔塞,至絕繼嗣5>,女宮作亂6>。此行事之敗,誠可畏而悲也。 〔注解〕
(1) 京兆尹:漢代轄治京兆地區的行政長官,職權與俸祿與郡守相當。後亦借指京師地區的行政長官。
...
子虛烏有     
瀏覽人次:23543 收藏人次:1636551
#《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蜀人楊得意為狗監,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諸侯之事,未足觀也。請為天子游獵賦,賦成奏之。」上許,令尚書給筆札。相如1>以「子虛2>」,虛言也,為楚稱3>;「烏有先生」者,烏有4>此事也,為齊難5>;「無是公」者,無是人也,明天子之義。故空藉此三人為辭,以推天子諸侯之苑囿。其卒章歸之於節儉,因以風諫。奏之天子,天子大說。 〔注解〕
(1) 相如:司馬相如(西元前179∼前117),字長卿,漢蜀郡成都人。為人口吃而善著書,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後稱病免官。...
幸災樂禍     
瀏覽人次:13228 收藏人次:1027635
04.《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每見吳下風俗惡薄,見朋友患難,虛言撫慰,曾無一毫實惠之加;甚則面是背非,幸災樂禍,此吾平時所深恨者。」
名不虛傳     
瀏覽人次:9164 收藏人次:1099423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5 例句 出處 《史記•遊俠列傳》:“然其私意廉潔退讓,有足稱者,名不虛言,士不虛附。”晉•陳壽《三國志•徐邈傳》:“帝大笑,顧左右曰:'名不虛傳。'” 故事 杜為禦史,分務洛陽時,李司徒罷鎮閒居,聲伎豪華,為當時第一。洛中名士,咸謁見之。李乃大開筵席,當時朝客高流,無不臻赴。以杜持憲,不敢邀致。杜遣座客達意,願與斯會。李不得已,馳書。方對花獨酌,亦已酣暢,聞命遽來。時會中已飲酒,女奴百餘人,皆絕藝殊色。杜獨坐南向,瞪目注視,引滿三?,問李云:「聞有紫雲者,孰是?」李指示之。杜凝睇...
沉溺     
瀏覽人次:9158 收藏人次:212382
2.積習太深。《後漢書.卷三六.陳元傳》:「今論者沉溺所習,翫守舊聞,固執虛言傳受之辭,以非親見實事之道。」
漏網之魚     
瀏覽人次:9097 收藏人次:426414
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職矣。故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下士聞道大笑之」。非虛言也。漢興,破觚而為圜1>,斲雕而為朴2>,網漏於吞舟之魚3>,而吏治烝烝4>,不至於姦,黎民5>艾安6>。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 〔注解〕
(1) 破觚而為圜:削掉棱角,使它變得光滑圓潤。比喻破除嚴刑峻法,使它變得簡易。觚,音ㄍㄨ,多棱角的器物。圜,音ㄩㄢˊㄝ同「圓」。見「破觚為圜」。
(2) 斲雕而為朴:去除雕飾而變為樸實。朴,同「樸」。見「斲雕為樸」。
(3) 吞舟之魚:能吞舟的大魚。比喻犯大罪的人。見「吞舟之魚」。
(4) 烝烝:純厚寬大。
(5) 黎民:百姓、民眾。
(6...
網漏吞舟     
瀏覽人次:3912 收藏人次:209216
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職矣。故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下士聞道大笑之」。非虛言也。漢興,破觚而為圜1>,斲雕而為朴2>,綱漏於吞舟之魚3>,而吏治烝烝4>,不至於姦,黎民5>艾安6>。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 〔注解〕
(1) 破觚而為圜:削掉棱角,使它變得光滑圓潤。比喻破除嚴刑峻法,使它變得簡易。觚,音ㄍㄨ,多棱角的器物。圜,音ㄩㄢˊㄝ同「圓」。見「破觚為圜」。
(2) 斲雕而為朴:去除雕飾而變為樸實。朴,同「樸」。見「斲雕為樸」。
(3) 吞舟之魚:能吞舟的大魚。比喻犯大罪的人。見「吞舟之魚」。
(4) 烝烝:純厚寬大。
(5) 黎民:百姓、民眾。
(6...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