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29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吟詠。《楚辭.屈原.漁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文選.劉琨.荅盧諶詩》:「負杖行吟,則百憂俱至。」
行吟坐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坐之間皆在吟詠,形容時時刻刻皆在讀書。《南史.卷七○.循吏傳.郭祖深傳》:「陛下昔歲尚學,置立五館,行吟坐詠,誦聲溢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駕駛。如:「行車」、「行駛」。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將要。如:「行將就木」。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長聲音,帶有節奏的誦讀。如:「吟唱」、「低吟」、「吟詩」、「吟誦」、「吟詠」、「吟風弄月」。
呻吟:身心苦痛所發出的呼喊聲。如:「車禍現場一片呻吟聲。」
啼叫、鳴叫。如:「猿吟」、「蟬吟」。
體會、玩味。如:「吟味」。
古代一種詩體的名稱。如:「遊子吟」、「梁甫吟」、「白頭吟」、「隴頭吟」。
隨波逐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八四.屈原列傳》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1>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注解〕 (1) 凝滯:停滯不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邊。如:「湖濱」。《書經.禹貢》:「厥土白墳,海濱廣斥。」漢.孔安國.傳:「濱,涯也。」《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此字於吳語中音ㄅㄤ,如:「洋涇濱」。)
深思熟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深思」:戰國楚.屈原〈漁父〉(據《文選.卷三三.騷下》引)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屈原曰:「世人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皆濁,何不淈其泥1>而揚其波2>?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3>而歠其醨4>?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復與言。 ...
憂心如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心憂慮有如火在焚燒。比喻非常焦慮不安。三國魏.曹植〈釋愁文〉:「予以愁慘,行吟路邊,形容枯悴,憂心如焚。」《三國演義》第八○回:「憂心如焚,命不久矣。」也作「憂心如惔」。
形容枯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形乾瘦。《楚辭.屈原.漁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戰國策.秦策一》:「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歸色。」
一孔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公之賢,而不能開辭於桀、紂,非說者非,聽者過也。是以荊和抱璞而泣血,曰:『安得良工而剖之!』屈原行吟澤畔,曰:『安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賢以自輔,任能以治國,然牽於流說,惑於道諛,是以賢聖蔽掩,而讒佞用事,以此亡國破家,而賢士饑於巖穴也。昔趙高無過人之志,而居萬人之位,是以傾覆秦國而禍殃其宗,盡失其瑟,何膠柱之調也?」 〔注解〕 (1) 權衡:衡量、評估事物得失輕重。 (2) 睹:看見。 (3) 辰參之錯:參星在西方,辰星在東方,夜間此出彼滅,白天一同隱沒,不能並見。辰、參,星宿名。 (4) 膠柱調瑟:比喻頑固而不知變通。見「膠柱鼓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