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7.42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竹板或棒子責打。《醒世恆言.卷三五.徐老僕義憤成家》:「別人責治家奴,定然計其過犯大小,討個板子,教人行杖,或打十一,或打二十,分個輕重。」《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皂隸不好行杖,添幾個走來著力拖開,達生只是吊緊了娘的身子,大哭不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駕駛。如:「行車」、「行駛」。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將要。如:「行將就木」。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棍、木棒一類的東西。如:「擀麵杖」、「廷杖」。
走路時所扶持的棍子。如:「枴杖」、「手杖」。
庸人自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唐書.卷八八.陸元方列傳》嘗有小吏犯罪,但示語而遣之。錄事1>白曰:「此例當合與杖2>。」象先3>曰:「人情相去不遠,此豈不解吾言?若必須行杖,即當自汝為始。」錄事慚懼而退。象先嘗謂人曰:「天下本自無事,祗是庸人擾之,始為繁耳。但當靜之於源,則亦何憂不簡。」前後為刺史4 >,其政如一,人吏咸懷思之。 〔注解〕 (1) 錄事:職官名。舊時各官署繕寫文件的官員。 (2) 杖:古代的一種刑法。用棒子或竹板打犯人 (3) 象先:陸象先(西元665∼736),字崇賢,陸元方子,唐.蘇州人。歷任戶部尚書等官職,為政尚仁恕。諡文貞。 (4) 刺史:職官名。古代糾察地方官員之官,後沿稱地方長官。
肉綻皮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傷勢嚴重,皮肉都已裂開。元.無名氏《諕范叔》第二折:「打得我肉綻皮開內外傷,眼見的不久身亡。」《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只見府尹喝叫把黃妙修拖番,加力行杖,打個肉綻皮開。」也作「皮開肉綻」。
把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虛張聲勢,不務正業的人。《直語補證.瞎打把勢》:「俗以無所憑藉而妄自炫赫者,謂以瞎打把勢。按:把勢本遼以東打鷹者名目,兼衙門行杖,率以流人子弟及奴僕為之。見《林佶遼金備考》。」也作「把式」。
搆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怨、結仇。《初刻拍案驚奇》卷一○:「金聲程元趙孝搆釁無端,各行杖警!」也作「構釁」。
杖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判決施行杖責。元.李致遠《還牢末.楔子》:「去了他那枷,杖斷八十者。」《水滸傳》第三回:「原告人保領回家,鄰佑杖斷有失救應。」
麻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刑具,用麻絞成的粗短鞭槌,浸水後抽打犯人。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二折:「好不忍事桑新婦,好不藏情也魯義姑。又不曾麻槌下腦箍,你怎麼口聲的就招伏。」元.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折:「比及下拶指,先浸了麻槌,行杖的腕頭加氣力。」
打出頭棒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杖刑。行杖時不用棒頭打而用棒身打人,以減少疼痛。《醒世恆言.卷一六.陸五漢硬留合色鞋》:「且說張藎幸喜皁隸們知他是有鈔主兒,還打個出頭棒子,不致十分傷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