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7.63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衢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四通八達的大道。《三國志.卷十一.魏書.管寧傳》:「謹拜章陳情,乞蒙哀省,抑恩聽放,無令骸骨填于衢路。」
2.歧路。《後漢書.卷二十八下.馮衍傳》:「楊朱號乎衢路兮,墨子泣乎白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四通八達的大路。如:「通衢」、「康衢」。《荀子.勸學》:「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唐.駱賓王〈與博昌父老書〉:「所恨企予望之,經途密邇,佇中衢而空軫,巾下澤而莫因。」
2.姓。如明代有衢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馬舟車通行的途徑。如:「陸路」、「水路」、「馬路」、「公路」、「鐵路」。
方面、方向。如:「各路人馬」、「兵分三路」、「四路進攻」。
方法、途徑。如:「生路」、「活路」、「門路」、「路子」。
條理、紋理。如:「思路」、「紋路」、「理路」。
公共汽車的路線。如:「十五路公車」。
種類。如:「他們是哪一路人?」、「這是哪一路的貨色?」
來路:來源。如:「來路不明」。
流離失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所」:#漢.李陵〈與蘇武〉詩三首之一(據《文選.卷二九.詩》引)1>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踟躕。仰視浮雲馳,奄忽2>互相踰3>。風波4>一失所,各在天一隅5>。長當從此別,且復立斯須。欲因晨風發,送子以賤軀。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何夔》。 (2) 奄忽:倏忽、忽然。 (3) 踰:越過、超過。 (4) 風波:被風所播蕩。 (5) 隅:角落。〔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何夔》是時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又收租稅綿絹。夔以郡初立,近以師旅之後,不可卒繩以法,乃上言曰:「自喪亂已來,民人失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半步,一舉足的距離。走路時一腳向前踏下稱為「跬」,另一腳再向前踏稱為「步」。《小爾雅.廣度》:「跬,一舉足也;倍跬謂之步。」漢.賈誼《新書.卷二.審微》:「故墨子見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繆千里也。」《新唐書.卷八五.竇建德傳》:「會大霧晝冥,跬不可視。」
屏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惶恐。《國語.吳語》:「王親獨行,屏營仿偟於山林之中,三日乃見其涓人疇。」漢.李陵〈與蘇武〉詩三首之一:「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踟躕。」
流寓失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所」:#漢.李陵〈與蘇武〉詩三首之一(據《文選.卷二九.詩》引)1>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踟躕。仰視浮雲馳,奄忽2>互相踰3>。風波4>一失所,各在天一隅5>。長當從此別,且復立斯須。欲因晨風發,送子以賤軀。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何夔》。 (2) 奄忽:倏忽、忽然。 (3) 踰:越過、超過。 (4) 風波:被風所播蕩。 (5) 隅:角落。〔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何夔》是時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又收租稅綿絹。夔以郡初立,近以師旅之後,不可卒繩以法,乃上言曰:「自喪亂已來,民人失所...
失所流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所」:#漢.李陵〈與蘇武〉詩三首之一(據《文選.卷二九.詩》引)1>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踟躕。仰視浮雲馳,奄忽2>互相踰3>。風波4>一失所,各在天一隅5>。長當從此別,且復立斯須。欲因晨風發,送子以賤軀。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何夔》。 (2) 奄忽:倏忽、忽然。 (3) 踰:越過、超過。 (4) 風波:被風所播蕩。 (5) 隅:角落。〔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何夔》是時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又收租稅綿絹。夔以郡初立,近以師旅之後,不可卒繩以法,乃上言曰:「自喪亂已來,民人失所...
流移失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所」:#漢.李陵〈與蘇武〉詩三首之一(據《文選.卷二九.詩》引)1>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踟躕。仰視浮雲馳,奄忽2>互相踰3>。風波4>一失所,各在天一隅5>。長當從此別,且復立斯須。欲因晨風發,送子以賤軀。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何夔》。 (2) 奄忽:倏忽、忽然。 (3) 踰:越過、超過。 (4) 風波:被風所播蕩。 (5) 隅:角落。〔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何夔》是時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又收租稅綿絹。夔以郡初立,近以師旅之後,不可卒繩以法,乃上言曰:「自喪亂已來,民人失所...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