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覺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覺悟。如:「他過去雖曾一度誤入歧途,但是現在已經覺醒了。」
覺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七三五至一七五○年間,發生在美國的一次宗教信仰和宗教情感的復興運動。其宗旨在改革宗教和道德。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為當時主要理論家。此一運動使美洲殖民地人民開始有共為一體的覺悟,並為美國獨立運動進行了精神準備。
教育大覺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大覺醒」發生於美國建國初期;這是因為美國在獨立戰爭後,舉國上下在各方面發展均產生了新的政治活力。雖然美國〔憲法〕並沒有關於如何發展教育的條文,但在華盛頓、傑佛遜等人強調民主政治中普遍教育的重要性下,新的教育知覺已然甦醒;在許多城市中,成立了籌設學校的教育團體,以設立基金的方式建立並支持免費的初等學校。
  在所謂「教育大覺醒」的期間,曼恩(Horace Mann, 1796~1859)及巴納德(Henry Barnard, 1811~1900)兩位教育家,全心致力於教育的改革,對於免費公立小學的推動,實功不可沒。不過,兩人的教育理念,與他們參觀歐洲學校的經驗很有關係。在一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睡醒。如:「大夢初覺」。
感官受刺激後對事物的辨識能力。如:「知覺」、「味覺」、「幻覺」。
發現。如:「發覺」、「察覺」、「驚覺」、「自覺」。
領悟、感悟。如:「覺悟」。
賢智之人。如:「先覺」。
啟發、告訴。如:「使先知覺後知」。
睡眠。如:「睡覺」、「睡午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覺悟、明白。如:「覺醒」、「醒悟」。
多元文化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異,女性、身心障礙者團體也開始爭取重視,使得多元文化的問題逐漸浮現,尤其各族群對於所屬的權益意識開始覺醒,各族群間的互動關係漸趨複雜,因此要促進族群了解、避免族群對立與衝突,重視社會各族群的權益,成為當前重要的教育課題,因此對於爭取多元文化教育的呼籲逐步提高。註1臺灣在 1990 年代開始出現「多元文化教育」一詞。這二十年間,多元文化教育日漸受到關注,也影響了教育政策與實踐,例如:政府制訂多元文化教育相關政策、相關學術機構的設立、多元文化教育相關的學術論文數量增加、學校將多元文化教育融入課程等。而近來對新移民子女教育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明白、覺醒。如:「覺悟」、「執迷不悟」、「恍然大悟」。《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三主惑而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風起雲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事物迅速發展,聲勢浩大。[例]在黃花崗之役後,民心覺醒,各地反清勢力便風起雲湧,蔚為風潮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覺悟、覺醒。如:「警覺」。清.曾國藩〈江岷樵之父母壽序〉:「口敝而手疲,昕警而夕戒。」
沉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覺醒、驚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