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6.27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解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舊時官印上繫結的絲繩。解組指解下官印,辭官卸任。宋.蘇軾〈次韻樂著作野步〉詩:「解組歸來成二老,風流他日與君同。」《儒林外史》第八回:「家祖那年南昌解組,次年即不幸先君見背。」也作「解龜」。
解組歸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繫印的絲繩。解組歸田指解下印信,辭去官職,回鄉務農。《野叟曝言》第一二一回:「只消婆婆親寫一書,說爹爹因富貴已極,欲解組歸田,而意不能決,必得舅公一勸,同為五湖之遊。」
解組合器;拆卸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一種可將機器語言翻譯為組合語言,並產生相應符號代碼的列表程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識、看法。如:「見解」。
答案。如:「解答」、「不得其解」。
明白。如:「了解」、「理解」、「費解」、「諒解」。
鬆脫、免除。如:「解開」、「解脫」、「解除」、「解渴」。
分割、剖分。如:「分解」、「解剖」、「瓦解」、「難分難解」。
陳述、說明。如:「講解」、「解析」、「解釋」、「辯解」、「解說」。
使對立的情況不再持續緊張。如:「排解」、「勸解」、「調解」。
排出大小便。如:「小解」、「解手」。
押送、發遣。如:「押解罪犯」、「蘇三起解」。
解元:古代科舉鄉試第一名。
解縣:大陸地區山西省內的一縣。姚渠河斜貫其間。有同浦鐵路通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借指官印或官職。宋.蘇軾〈景純見和復次韻贈之〉詩二首之一:「解組歸來道益光,坐看百物自炎涼。」
死亡本能(Thanato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藉外化( externalising )死亡本能,藉此存活我們朝向死亡的驅力,然後以此產生一種衝力解組並破壤其他的存有狀態。在生命結束時,種種本能終於進入平息,此時死亡本能,即能帶來所謂的自然死亡作為內在需求之一項應驗。由此可以解釋,攻擊被視為一正向而非負向的力量,或是對挫敗之一種續發性而非原發性反應。同時吾人也可感謝死亡本能的觀念(或者任一所謂「本能」),其可用來進一步理解許多明顯的負向行為---僅單純地視為「本能」。 參考文獻呂俐安等譯(1998)。臨床心理學:概念、方法與專業 Clinical Psycholog...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南宮。  矯翮方上征,顧我邈忡忡。豈不願攀舉,執事府庭中。  智乖時亦蹇,才大命有通。還當以道推,解組守蒿蓬。 答崔主簿倬  朗月分林靄,遙管動離聲。故歡良已阻,空宇澹無情。  窈窕雲雁沒,蒼茫河漢橫。蘭章不可答,沖襟徒自盈。 答徐秀才  鉛鈍謝貞器,時秀猥見稱。豈如白玉仙,方與紫霞升。  清詩舞豔雪,孤抱瑩玄冰。一枝非所貴,懷書思武陵。 答東林道士  紫閣西邊第幾峰,茅齋夜雪虎行蹤。  遙看黛色知何處,欲出山門尋暮鍾。 答長寧令楊轍  皓月升林表,公堂滿清輝。嘉賓自遠至,觴飲夜何其。  宰邑視京縣,歸來無寸資。瑰文溢...
組織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會影響教育組織的運作,及成員績效與滿意度(Robbins,2001)。(註二)因此教育行政人員應該了解組織文化的內涵,以運用合宜的方式使組織順利運作。(註一)  文化,為群體中所共同抱持的意義體系,使之不同於其他。(Robbins,2001)。(註二)目錄1 意義2 特性3 功能4 層面5 關鍵字6 參考文獻 意義  組織文化是組織成員所共享的價值與意義體系之表現,由信念、價值、規範、態度期望、儀式、符號、各式、行為等組合而成,其界定組織成員的價值觀(上位概念)...
社會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支持該運動之理念與訴求,而非屬於發起該運動之組織而參加。(註1) 基本概念 壹、 動員結構不同於早期解組模型所強調的:社會運動是由扭曲的社會情境、斷裂的社會關係所產生的集體行為的結果;團結模型強調的是社運參與者之間的非正式網絡,亦即其社會資本,所連絡形成的社運動員結構,而其人際網絡的強固程度,以及集結後是否有組織的調度,則決定了該社運是否有一呼百應的效果。 貳、 政治機會由於需要透過社會運動來達到其訴求的團體,通常不具有深厚的政治實力,也沒有政治參選或遊說的能力與機會,才會選擇以體制外的方式進行發聲,因此社運進行時的時空...
芝加哥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社會諸多事件或結構中,容易遭受到打擊,如:就學環境、工作職場、社區生活,其中的諸多不順遂會造成社會解組,最終減弱了諸多社會控制場所持有的控制力量,如:學生逃離學校而失去控制;如此反而增長了犯罪與偏差行為的環境誘因,而導致地區動亂。芝加哥學派剖析都市的立基點在於都市結構,其關心的是土地使用模式、人口以及各種社會組織在城市各社區裏的分布狀況及密度。雖然都市總是看起來雜亂無章,但該學派眼裡是符合某種潛在的大規則,某些現象或動亂的發生常帶有特定條件的前提,這些看似不相關的事件,卻足以導致新現象成串、有順序的出現;而研究這些人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