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92.7813 ms
共 1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討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令人厭煩、不喜歡。《文明小史》第八回:「雖不常時也走過來問他要湯要水,無奈詞色之間,總擺出一副討厭他的意思。」
|
討厭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他人表示厭惡或戲謔的稱呼。如:「他在這團體中是出了名的討厭鬼,想不到今天卻做了件善事。」
|
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嫌棄、不喜歡。如:「討厭」、「厭惡」、「厭煩」、「厭世」、「厭倦」。
|
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招惹。如:「討人憐」、「討厭」、「自討苦吃」。
|
投鼠忌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時的政論家賈誼,因為看到皇上身旁被許多小人圍繞,但卻沒有人敢舉發,而任他們為所欲為,於是決定前去勸諫。他見了皇上,就以「欲投鼠而忌器」這個諺語作為譬喻,這句話是說大家明明想打討厭的老鼠,卻因為老鼠就在寶貴的器物旁,為怕傷及器物,所以不敢出手。這種情況正如眾人明明想懲處皇上身旁的奸佞,但卻因為他們是親近皇上的高官大臣,為怕傷及皇上,所以只好作罷。再說,皇上本是以禮義廉恥來治理大臣,即使他們真有重大過失,寧可賜死也不會施以羞辱。因此,在刑法上,士大夫們也不會遭受黥面割鼻這樣的刑罰。這種種舉措,都是因為大家尊重、敬愛皇上,怕若施加刑懲於這些親近皇上的重臣,會使皇上一併有受辱的感覺啊!賈誼所說的這...
|
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憎恨、討厭。《論語.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唐.杜甫〈佳人〉詩:「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
良莠不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良」指禾苗,「莠」指一種俗謂「狗尾草」的雜草,這種雜草常會混在禾苗之中生長,由於葉子相似,所以在未吐穗之前難以辨認。《孟子.盡心》︰「惡莠,恐其亂苗也。」意思就是,討厭莠這種惡草,因為害怕它會冒充禾苗,讓好壞難分。後來就以莠來比喻惡人,良比喻善人,兩者外表相似,混雜而居,難以區分。如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借狐神之口說:「至我輩之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便說狐群之中,好壞不一,以借指人群之中,也是品行才能,高低參差。「良莠不齊」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後來用來比喻好壞參差,素質不一。
|
愛屋及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朝末年,武王討伐暴虐的紂王,與紂王的軍隊大戰於牧野(地約當今河南省淇縣南),贏得勝利。紂王後來自殺,結束了商朝,而開啟了周朝的天下。武王不知該如何對待殷商的遺民,就召集眾大臣們商議。姜太公說:「我聽說愛一個人,連他屋頂上的烏鴉都愛;而討厭一個人,就連他家的圍欄都討厭。您覺得這樣如何?」武王認為不好。召公說:「我覺得可以殺掉有罪的人,讓無罪的人活下來,這樣如何?」武王還是覺得不好。周公又說:「讓他們繼續過原本的生活,仍然住在原本的房子裡,從事原本的工作,不要有太大的變化,並且多舉用賢德之人,您覺得這樣如何?」武王聽了讚嘆不已,認為只有這樣廣闊的胸襟才能平定天下,於是決定採用周公的意見。後來「愛...
|
始作俑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5>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6>飢而死也?」 〔注解〕
(1) 惡:音ㄨˋ,憎恨、討厭。
(2) 惡:音ㄨ,如何、怎麼。
(3) 仲尼: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4) 俑:音ㄩㄥˇ,古代用來殉葬的人偶,通常為木製或泥製。
(5) 無後:沒有後嗣。
(6) 斯民:這些人民。斯,這。
|
言不由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詞與心意相違背。如:「他一向討厭交際場合,因為人們說的盡是些言不由衷的應酬話。」也作「言不由中」。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