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68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託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託生病而推辭。《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康以太后久臨朝政,心懷畏懼,託病不朝,太后使內人問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寄託、委任。如:「託售」、「託付」、「委託」、「託孤」。
請求幫助。如:「請託」、「懇託」、「拜託」。
借故推諉躲避。如:「推託」、「假託」、「託辭」。
依靠。如:「託福」、「託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不舒適、不健康的現象。如:「生病」、「疾病」、「病情」、「毛病」、「病從口入」。
缺點、缺失。如:「語病」、「毛病」、「弊病」。
有病的。如:「病夫」、「病人」、「病患」、「病容」。
身體覺得不舒服。如:「他病了好幾天。」
病歷:有關病人過去及現在病情累積的紀錄資料。
內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宮人。多指宮中的女官或宮女。《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紀》:「康以太后久臨朝政,心懷畏懼,託病不朝。太后使內人問之。」《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卻說後唐明宗歸天,閔帝即位,應有內人,盡令出外嫁人。」
孔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下引文凡未另注明者均出自此處),開始步入仕途。中平初(185年),舉高第,為侍御史,與中丞不合,託病辭歸。後辟司空府為僚屬,拜中軍候,遷虎賁中郎將。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因忤董卓,轉為議郎,出至黃巾軍最盛的青州北海郡(東漢郡國名,治所在今山東昌樂西)為相,因頗有政聲,時人又稱他為“孔北海”。興平二年(195年),劉備表薦他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紹之子袁譚攻青州,孔融隻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遷獻帝都許昌,孔融先後擔任將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職。這時曹操專權,他與曹操政治上頗有分歧,每多乖忤,終於在建...
袁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來自湖北 廣東 雲南到福建一帶,數度搬遷,與高家就漸漸斷了音訊。乾隆七年,高八因為他兒子品行不端,託病辭婚,願把以前的婚約當作戲言。袁枚之父還猶豫不決,但素文執意不可,拿著訂婚的金鎖,哭泣不吃飯。袁枚之父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也跟著哭泣不吃飯。當袁家把素文的心意轉達給高家時,高家人都很高興,認為得到一位貞婦。高八去世後,他的姪子繼祖來袁家說:[素文的未婚夫並非有病,只是沒有人性,叔叔曾用杖打的昏死過去,後來又甦醒,叔叔怕這門親事害了素文,豈不成為以怨報德?所以託言辭婚,希望素文賢妹不要自討苦吃。]素文竟充耳不聞,還是嫁給了...
卓文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一天,她無意中看到來家中作客的司馬相如。當時,司馬相如還只是一名小常侍,因得不到漢景帝的賞識,於是託病辭職,回四川成都閒居。這一天,司馬相如應邀到富商卓王孫家赴宴,主人知司馬相如不但詩文好、琴技更是絕佳,於是力邀司馬相如演奏一曲。不知是緣份抑或是司馬相如早已傾心卓家小姐,當天他彈唱了一首〈鳳求凰〉,曲中直率、熱情洋溢的措辭,措合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這段浪漫姻緣。  原是富家千金,跟隨窮書生司馬相如回到成都之後,發現司馬相如家裡一無所有,只好變賣所有家當,開了一間小酒鋪。卓文君親自當掌櫃賣酒,司馬相如則兼打雜工作,生活相...
錢謙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四次罷職閒居。錢謙益一生好佛,迷信「三生」、「轉世」、之說,又痛斥狂禪。順治三年(1646年),託病回鄉。順治四年(1647年),因江陰黃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獄,順治五年(1648年),柳如是四處奔走,救出了錢謙益。錢對此感慨萬千:「慟哭臨江無孝子,從行赴難有賢妻」。後在蘇州,寄寓拙政園。順治六年已丑,返常熟,移居紅豆山莊。康熙三年(1664年),錢謙益病故,享年82歲。葬於虞山南麓。34天後,柳如是自縊身亡。家有絳雲樓,以藏書豐富著稱,曾購得明代劉鳳、錢允治、楊儀、趙用賢的舊藏,「書賈奔赴捆載無虛日」,這些藏書後來部份...
仇兆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仇兆鰲(1638年-1717年),字滄柱,號知几子,甬江(今浙江寧波城區)人。明末清著名學者。 簡介康熙二十四年進士,官至吏部右侍郎,遭彈劾,託病辭官歸。少與黃宗羲交遊,探討性命之學,宗羲有詩《贈仇滄柱》。著作多種,有《四書說約》、《杜詩詳註》等,其中清康熙三十二年脫稿的《杜詩詳註》為杜甫詩學研究集大成之作,成就極高。研究《周易參同契》、《悟真篇》,精深入微。仇兆鰲另好陰陽仙術,著有《古本周易參同契集注》、《悟真篇集注》,陶素耜推崇此書「事理貫通,深達道妙」、「美不勝收」,晚年幡然省悟而止[1]。清康熙五十六年(1...
不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上朝。如:「此位重臣,告老還鄉,從此不朝。」《三國演義》第一○八回:「恪甚羞慚,託病不朝。」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