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6.06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記憶廣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短期記憶的時限內,個人經由視覺或聽覺,對只給一次練習或同時呈現的刺激事物中,短期間內回憶所能記憶的事物,大約只可以回憶五到九個訊息單位。此種短期記憶的貯存數量稱為記憶廣度,或稱為立即記憶廣度。一般人的記憶廣度大約等於七加二個訊息單位,是米勒(G. Miller)於一九五六年所發現。他認為列表的長度不超過七個項目時,在一次的練習後就能立刻回憶所有的項目;但如果列表長度超過七個項目時,一般人回憶的數量大多在五個至九個之間。因此,米勒認為數字「7」是個神奇的數字。就記憶而言個人之間具有個別差異,且記憶廣度是有限的。因此在學習材料超過記憶廣度時,必須經過多次練習才能記憶。
  古今中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物質的相關性質達到的狀況。如:「長度」、「硬度」、「密度」、「酸度」。
法制、規範。如:「法度」、「制度」。
指人的。如:「器度」、「風度」、「度量狹小」。
標準。如:「限度」、「尺度」。
過、經歷。如:「度過」、「度日如年」、「虛度光陰」。
測量長短的標準。如:「度量衡」。
角度:A>數學上指角的大小。B>觀察事物的方向或觀點。如:「換個角度來看,他的作法並沒有錯。」
量詞:A>計算依一定標準劃分的單位。如:「耗電三百度」、「今天氣溫高達攝氏三十六度。」B>計算次數的單位。如:「再度光臨」、「梅開二度」。
思量、計議、考慮。如:「忖度」、「審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寬闊。如:「廣大」、「廣闊」、「廣場」。
擴大。如:「廣播」、「推廣」、「廣告」。
眾多。如:「兵多將廣」、「大庭廣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得。如:「記憶」。
想念、回想。如:「回憶」、「憶兒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事情寫下來。如:「記錄」、「登記」、「附記」、「記帳」、「記過」。
將事物印象留在腦海中。如:「記得」、「記住」、「記憶」、「忘記」。
寫下來的文書。如:「日記」、「筆記」、「札記」、「遊記」。
標識的符號。如:「圖記」、「暗記」、「標記」、「王記商號」。
量詞。用於計算敲擊次數的單位。如:「一記悶棍」、「給你一記右勾拳!」
記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心中所記、腦中所憶。如:「那是三十年前的往事了,如今已記憶模糊。」
2.指個體對於過往所經驗或學習的事物,能加以回想或重現。從訊息處理的角度分析,記憶的歷程包括編碼、儲存與提取歷程;依上述歷程之特性,記憶可區分為感覺記憶、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長期記憶又包括陳述性記憶與程序性記憶,例如:記得昨晚的生日宴會為陳述性記憶;知道如何騎腳踏車為程序性記憶。
廣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廣大的程度。常用於抽象事物。如:「我們必須要探討這個問題的深度與廣度,才能做進一步的決策。」
2.寬宏的氣度。亦指有寬宏氣度的人。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然使長才廣度,無所不淹,而能不營,乃可貴耳。」
3.佛教用語。即普渡。唐.李邕〈五臺山清涼寺碑〉:「示立諸相而無所立,廣度群生而無所度。」
智力三元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智力的最高階層。此下又有第三階層的智力,計有語文理解、語文成就、數學成就、思考速度、圖形認知、歸納、記憶廣度、視覺、空間取向、思考變通等九項智力因子。第一至三項智力屬於晶體智力,第四至六項智力屬於流體智力,第七至九項智力屬於一般視覺組織能力。 參考資料http://www2.wunan.com.tw/download/preview/2b30.pdf史登伯格(2005)。認知心理學(李玉琇、蔣文祁譯)。台北市:雙葉。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臺灣東華。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臺灣東華。郭...
短期記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無聲的——通過內部言語形式進行。 短期記憶的容量 與短期記憶有關的第二個關鍵概念是它的容量,又叫記憶廣度(memory span)。短期記憶的容量非常有限,1956年,美國心理學家G.米勒發表了一篇題為《神奇數7加減2:我們加工資訊的能力的某種限制》的論文,根據複述3至12位元隨機排列數字表的實驗結果,發現資訊一次呈現後,被試能回憶的最大數量——短時記憶的容量一般為7±2個單元。幼兒的記憶廣度更為有限,通常是4±1個單元。中國學者測定的短時
短期記憶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以是無聲的通過內部言語形式進行。 短期記憶的容量 與短期記憶有關的第二個關鍵概念是它的容量,又叫記憶廣度(memory span)。短期記憶的容量非常有限,1956年,美國心理學家G.米勒發表了一篇題為《神奇數7加減2:我們加工資訊的能力的某種限制》的論文,根據復述3至12位元隨機排列數字表的實驗結果,發現資訊一次呈現後,被試能回憶的最大數量短時記憶的容量一般為7±2個單元。幼兒的記憶廣度更為有限,通常是4±1個單元。中國學者測定的短時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