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0.23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試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計畫或方案在未正式實施之前先嘗試辦理,以檢討其優缺點,決定是否可行。《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又想出個按畝攤捐法子,叫眾紳士去試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事、處理。如:「辦事」、「經辦」、「辦公」、「公事公辦」。
依法懲處。如:「法辦」、「查辦」、「嚴辦」、「依法究辦」。
購買。如:「採辦」、「辦貨」。
創設,經營。如:「興辦」、「創辦」、「辦學校」。
準備。如:「辦一桌酒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預備的,帶實驗性質的。如:「試用」、「試穿」、「試飛」、「嘗試」。
測驗。如:「口試」、「筆試」、「考試」、「試卷」。
基本學力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驗題型均採「四選一」單一選擇題,包括「單題」及「題組題」兩類。答錯不倒扣分數。 2006年第一次基測試辦寫作測驗,於5月27日下午實施。成績不列入計算;但分數在3級分(含)以下者,升學後必須進行強制輔導課程。 2007年加考國文作文,共分6級分,與其他考科之計算方式為作文級分x2+各科分數,滿分為312分。 2009年基測量尺分數六十分提高到八十分。 報考資格國民中學應屆畢業生、或曾在公私立國民中學、高級中學附設國民中學畢業或修畢國民中學3年課程者。</br>依「資賦優異學生降低入學年齡縮短修業年限及升學辦法...
台北市立松山家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收夜間班,假松山國校教室上課,由松山國校王校長子榮先生兼任校長。三十六年改制為松山初級商業學校,試辦商業職業教育,三十七年則開始招收日間部。民國四十年,本校奉教育廳令,將台北市之松山、太平、老松及西門四校合併為台北市立初級商業職業學校,由陳光熙先生任校長。夜間部學生則借松山國校上課,同時夜間部改為四年畢業。民國四十一年松山有志人士決定在今日松商現址建設一所商業學校;四十二年於永春坡現址興建教職員宿舍、專用濾水池及水塔。遷入新校舍時,無操場、校門、自來水、公車以及路燈,只有泥土馬路,學生及老師均需由松山火車站來回走路上...
國立曾文農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翌年二月始依我國學制設立「台南縣立曾文初級農業職業學校」,並由李兆彥先生出任校長。自三十九年試辦高農,設農藝科一班,至四十一年始奉准成為「三三」制完全農校。四十六年改農藝科為綜合農業科,五十二年再增農產製造科,迄五十三學年全校高、初農兵十二班,學生數總共四百九十有五人。五十四年秋改隸省立,省府派黃為業先生為改隸後首任校長。五十五學年停招初農新生,新設五年制農科,增農藝、園藝、農製、畜牧等四科,與三年制高農雙軌並行,並開始兼收女生,是年高農再增園藝一科,五十六學年度畜牧獸醫科成立。五十七學年度為配合實施九年國民教育...
成功高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恢復全日上課。1951年5月17日成功中學第一屆全校運動會。1952年秋季奉令施行生活中心教育實驗,試辦課程教育及訓導各層面之革新。至1961年奉令專辦高中教育時方告截止。1953年7月6日參加臺北市五省立中學(臺灣省立臺北建國中學、臺灣省立[[北一女中|臺北第一女子中學] ]、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臺灣省立臺北成功中學, 臺灣省立臺北第二女子中學)聯合招生(臺北區公立高級中學聯合招生前身),承辦女生組考試。1954年秋,奉令開辦夜間部,首設初中,高中延至1964年方予增設,同年初中部停辦,至1981年夜間部停止招生...
組織再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頁478-480。教甄策略研究中心。李之法(2008)。臺北市國民小學行政組織再造之研究--以十所試辦學校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論文。蘇松郎(2007)。國小教育人員對學校組織再造的看法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教育行政碩士論文。
國立沙鹿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廳 ,更名為「臺灣省立沙鹿工業職業學校」。1969年8月增設附設高工補校(現已改為進修學校),10月試辦建教合作實驗班,為全省首創。1970年改制為「臺灣省立沙鹿高級工業職業學校」。1983年試辦延教班(現已改為實用技能班)。1990年創辦建教訓合作班。1997年設立機械製圖科(現改為製圖科)。1998年設立資訊科。1999年增設電子科及資料處理科。2000年2月1日因精省而改隸屬中華民國教育部,更名為「國立沙鹿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參考資料htt...
補救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針對成就不足的學生實施補救教學。而國內除針對特教學生實施補救教學之外,教育部自1997年度鼓勵國中試辦「補救教學」,多少也收到一些效果。早期補救教學,都是以特殊學生為主,後來擴及到一般低成就的學生,亦即智力正常,可是其學業成就表現明顯低於其能力水準,或者學生的實際學業表現明顯低於班級平均水準的學生;目前隨著補救教學理念的發展,不限於特殊學生或低成就學生,凡是學業成就表現不及格或明顯低於其他同學,亦列入補救教學的對象。 模式補救教學的模式,通常是採「評量─教學─再評量」的循環歷程模式,所以須先評量學生的學業成就,然後診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