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認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人。通常是指小孩能辨別熟人或陌生人。例:阿叔个細人仔當細就會認人了。(叔叔的小孩很小就會辨認人了。)
翻臉不認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變態度,對於認識的人一概不講情理。如:「他曾有恩於你,你怎能在他危難時翻臉不認人。」
只認錢不認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重視錢財,不重視人。形容人非常勢利,見錢眼開。如:「現今社會越來越功利,大多數人只認錢不認人,人情味也日趨淡薄。」
認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顧交情、不講情面。《紅樓夢》第一四回:「那是個有名的烈貨,臉酸心硬,一時惱了,不認人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辨識、分別。如:「認字」、「認人」、「辨認」、「認路」。宋.劉克莊〈鐵塔寺〉詩:「細認苔間字,方知鑄塔時。」
全人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實現自我的期望,這些內在品質有助於人類達到真正自我完成與社會和諧互動。這種重視靈性的全人教育觀,確認人生是有目標、有方向、有意義的。生而為人,我們的軀體和心靈都是深刻的、緊密的、不可分割的,緊緊「相連(connected)」於「宇宙」、「天」及自身的「社會文化」當中。在台灣,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的理念,最早是由中原大學所倡導,該校於四十週年(1995年)校慶時,揭開「中原四十、邁向全人」,並以「天、人、物、我」四大學習面,開展全人教育的思維與策略)。1999年教育部受到該校辦學方針的感召,提...
落井下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提到這件事。說一般人在平常相處時,都表現的很融洽,發誓要與對方同生共死。一旦朋友有了危難卻又翻臉不認人。見到朋友掉到陷阱裡,不但不救他,反而把他更往下推,還向他丟石頭。這種惡劣的行徑,是連禽獸都不會去做的,而他們反而沾沾自喜,慶幸自己沒有跟朋友一樣落難。這些人如果聽到柳宗元的事蹟,應該要感到慚愧才對。後來「落井下石」這句成語,就從韓愈為好友柳宗元所寫墓誌銘中「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演變而出,比喻乘人危難時,加以陷害。
過河拆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渡過了河就把橋拆掉。比喻不念舊情或忘恩負義。[例]當初我幫了他那麼多忙,沒想到他一有成就過河拆橋,翻臉不認人
理性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性主義、歐洲理性主義(Rationalism)是建立在承認人的推理可以作為知識來源的理論基礎上的一種哲學方法,高於並獨立於感官感知http://db1x.sinica.edu.tw/caat/caat_rptcaatc.php?_op=?SUBJECT_ID:300055973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理性主義(哲學) 於2011 年3 月14 日查閱。一般認為隨著笛卡兒的理論而產生,17-18世紀間主要在歐洲大陸上得以傳播。同時代相對的另一種哲學方法被稱為不列顛經驗主義(經驗主義中的一派),它認為人類的想法來源於經驗,所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