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9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認知動機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動機說以為「需要知道」乃是一種動機,從資訊處理而言,洪特(J.M. Hunt, 1906~1991)認為人常想把「新知」和「已知」合成一體。新知可能與已知一致,也可能前後矛盾。如果矛盾過甚,也可能使人退縮。但從內發的動機而言,矛盾的程度有高低之別,會生出強弱不等的動機,而有愉快或不快之感,牽涉到快樂問題。毫無矛盾或矛盾微不足道時,使人厭煩;矛盾過劇又使人不快,反而是中度的矛盾予人適度的快感;而引起積極的探索行為,是一種認知的動機模式。
  洪特從人對訊息或知識的處理著眼,側重新知和已知的一致性和矛盾性與情感的關係。即是說新知與已知一致未必使人感覺愉快,甚至以為新知也「不過如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話語表達自己的意思。如:「說話」。
言論、道理。如:「學說」、「著書立說」。
解釋。如:「說明」、「說理」、「解說」、「說清楚」。
責備。如:「我剛剛說了他一頓。」
談論。如:「談天說地」、「談古說今」。
介紹親事。如:「說媒」、「說親事」。
文體的名稱。如:「小說」、「偵探小說」、「少年小說」、「長篇小說」。
用言語勸說別人,讓他聽從或採納自己的意見。如:「說服」、「說客」、「遊說」。
喜悅。通「悅」。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招待、禮遇。如:「知客」。
主持。如:「知縣」。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宜、際會。如:「機會」、「趁機」、「良機」、「隨機應變」。
靈巧。如:「機靈」、「機巧」、「機警」、「機智」。
器械。如:「機器」、「電機」、「打字機」。
飛機的簡稱。如:「機場」、「客機」、「戰鬥機」、「轟炸機」。
祕密的、重要的。如:「機密」、「機要」。
事情發生、變化的原由。如:「動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辨識、分別。如:「認識」、「認字」、「認人」、「辨認」、「認路」。
表示同意、接受。如:「認可」、「承認」、「認錯」、「認輸」、「認罪」。
當作、以為。如:「認為」、「錯認」。
沒有血緣關係而結成親屬。如:「認乾媽」、「我想認你的小孩當乾兒子。」
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體知覺、記憶與運用訊息的歷程,包括注意力、記憶、知識呈現、問題解決、決策、語言溝通等。
動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生理或心理的需要,所引發個體從事某種行為的驅力。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