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4.99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體知覺、記憶與運用訊息的歷程,包括注意力、記憶、知識呈現、問題解決、決策、語言溝通等。
皮亞傑(Jean_Piaget)認知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發展論(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或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是著名發展心理學家讓·皮亞傑所提出,被公認為20世紀發展心理學上最權威的理論。所謂認知發展(cognitive development)是指個體自出生後在適應環境的活動中,吸收知識時的認知方式以及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其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的歷...
維高斯基的認知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維高斯基的認知發展論1.1 發展由來1.2 自我中心語言(私自對話)1.3 最近發展區(近側發展區)1.4 鷹架理論1.5 參考資料 維高斯基的認知發展論 發展由來此為皮亞傑之後的發展理論,強調發展是一種連續的過程,在這時候的重點主要有三項,自我語言中心或是稱為私自對話,還有最近發展區(近側發展區)最後是鷹架理論,此三者構築了發展理論的全部。 自我中心語言(私自對話)說明了孩童在小的時候,常會對於外在知識所構築成的語言,將之轉變為自己可以理...
後設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設認知或譯為元認知(Metacognition),又名"Knowledge of knowledge", "Learning of learning",是一種個人控制及引導心智歷程的現象。利用這種現象,我們可以用之於學習策略,讓學生瞭解到自己的思想模式之同時,透過控制自己的思想模式,從而達至效果的學習方法。這個名詞由Swartz及Perkins發明及定義。簡單一點來講,就是對自己的認知<...
認知治療法(cognitive_therap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認知治療法之簡介2 認知治療法之重要概念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認知治療法之簡介認知治療法的創始人為Beck,認知治療法是從憂鬱症研究發展出來的。認知
認知領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布魯姆(Benjamin Bloom, 1964)等人認為人類的能力,大致可分為三個領域(domains),即認知領域(cognitive domain)、情意領域(affective domain)、技能領域(psychomotor domain)。每一領域又依能力的複雜程度、品格的內化程度、簡單到複雜的連續性及學習性質之難易,畫分成各種高低的層次,每一層之發展,均植基於前一層之性質,依次逐步推進,由簡及繁,脈絡相承,形成教育目標的層次。
  認知領域涉及知能及其運作,著重心智、學習以及問題解決的工作。認知目標從簡單的認識或記憶能力到複雜的評鑑能力。大部分的教育目標都屬於這個領...
認知學徒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學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目錄1 定義2 發展歷史3 學者理論4 中英文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定義係指一位具有實務經驗的專家,引領新手進行學習,經由這位專家的示範和講解,以及新手的觀察和主動學習,在一個真實的社會情境脈絡下,透過彼此的社會互動,讓新手主動建構知識學習的過程。 發展歷史其實「學徒制」已有數千年歷史,在正式學校教育未興起之前,一位新手要習得「一技之長」,必須跟著師傅學習,由師傅傳授實務經驗,新手經過多年的揣摩與耳濡目染,慢慢習得特定的知識和技能。這種傳統式的「學徒制」,偏重...
認知能力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認知能力的定義2 二、認知能力的內涵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一、認知能力的定義張春興(1989)在《張氏心理學辭典》中指出,認知(cognition)為個體經由意識活動對事物認識與理解的心理歷程。認知的涵義廣泛,舉凡...
意義,教育必須符合一切正向發展的價值活動,價值包含有助於學生個人潛能開展、或是學生知識道德的增進。合認知性是指教育要合乎認知,符合求知和辨認事實,課程教材應具有驗證性或是否證性,也就是可提供學生反覆證明其真假,並要適於配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條件。合自願性是指教育要合乎自願,符合學習者的意願、學習者的自發性,避免灌輸學生知識或是給學生洗腦,應重視學習者的動機、興趣、能力或潛能等等。
布魯納的認知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布魯納的認知發展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布魯納(J.S. Bruner)倡導的認知發展理論,以為兒童心智的發展係經由三種表徵的思考方式循序漸進發展,故該理論又稱表徵系統理論(systems of representation theory)。
  布魯納所指的三種表徵方式如下:
  動作表徵(enactive representation)階段:最年幼兒童最常運用該表徵,如看、走、爬、觸、嚐、嗅等「動作反應」或「操作」來了解或代表外在世界。
  影像表徵(iconic representation)階段:兒童透過內在的心像,便可憑在感官內留下的影像來了解或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