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3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才智。《說文解字.言部》:「,知也。」《周禮.秋官.大行人》「屬象胥」句下唐.賈公彥.疏:「胥讀為者,欲取為才智之意也。」《文選.陸機.辯亡論上》:「謀無遺,舉不失策。」
2.計謀。《淮南子.本經》:「比周朋黨,設詐。」漢.高誘.注:「,謀也。」
謀無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智。謀無遺指計謀絕無疏漏,十分穩妥。《文選.陸機.辯亡論》:「駱統、劉基,彊諫以補過;謀無遺,舉不失策。」也作「謀無遺策」。
飲鴆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飲鴆止渴」之「鴆」,典源作「酖」。「酖」通「鴆」。鴆,以鴆鳥羽毛浸製而成的毒酒。「飲鴆止渴」指飲毒酒以解渴。比喻只求解決眼前困難,而不顧將來更大的禍患。語本《後漢書.卷四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霍》。
一蹶不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補遺.卷四.奉使被議》:「此數君俱才著聞,以出疆僨事,一時同入廢籍,且近在七八年間,皆一蹶不復振云。」
朋比為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勾結做壞事。《三國演義》第一回:「後張讓、趙忠、封、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敦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恃』。」《蕩寇志》第九回:「蔡京班師回朝,不日到了東京,面聖謝恩,同童貫朋比為奸,官家竟被他們瞞過。」也作「朋比作奸」、「朋比作仇」。
引經據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卒年不詳,為人寬厚篤信,靈帝時為司空,卒諡宣文。 (2) 爽:荀爽(西元128∼190),一名,東漢潁川潁陰人,為荀子第十二世孫,字慈明,十二歲能通《春秋》、《論語》。桓帝時拜為郎中,後遭黨錮之禍。獻帝時為司空,與王允等人欲共除董卓,但不久即病死。 (3) 制服:在父母喪期中穿的喪服。 (4) 私謚:古時對道德、功勛、文章有特殊成就的人,死後常由親屬或門生故吏加以諡號,稱為「私諡」。相對於君主封贈的諡號而言。謚,同「諡」。
慶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出乎意料的好成果,而感到值得安慰與慶賀。《後漢書.卷四十八.霍傳》:「竊獨踴躍,私自慶幸。」《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二:「果然得見,慶幸不暇,還有甚麼見怪?」
引鴆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飲鴆止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後漢書.卷四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霍》載,東漢霍,從小就顯露出與眾不同的才氣,年紀小小就通過了明經科的考試。十五歲那年,有人誣告他的舅舅宋光,說他擅自更改皇帝的詔書,於是被捕入獄,在牢中遭到審問拷打。霍寫了一篇奏記為他申辯,其中有一段說到:「宋光出身官宦之家,仕途平穩順利,現已位居地方首長的高位,品格也沒有什麼缺失。這樣的一個人,即使對於皇上的詔書有所疑慮,也會採用一種穩當的方式來解決,怎麼可能冒著死罪私下更改詔書?這樣的行為好比是一個飢渴的人,吃有毒的附子來止飢,喝毒酒來止渴,食物還沒進到肚子裡人就死了,所以不可能有人這樣做啊!」大將軍...
趨利避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趨向有利的一面而避開禍害。漢.霍〈奏記大將軍梁商〉:「至于趨利避害,畏死樂生,亦復均也。」《明史.卷二一○.徐學詩傳》:「而精悍警敏,揣摩巧中,足以趨利避害,彌縫缺失。」
原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意、本旨。魏.劉劭《人物志.接識》:「智意之人,以原意為度,故能識韜之權,而不貴法教之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