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253 ms
共 3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有所顧忌而不敢說或不願說。如:「諱言」。《左傳.莊公十八年》:「夏,公追戎于濟西。不言其來,諱之也。」《宋史.卷三一四.范仲淹傳》:「平時諱言武備,寇至而專責守臣死事,可乎?」
2.隱瞞,有所保留。如:「直言無諱」、「諱疾忌醫」。《新唐書.卷一四五.楊炎傳》:「玄宗事夷狄,戍者多死,邊將諱不以聞。」《警世通言.卷三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夫婦之間,死生相共,有事儘可商量,萬勿諱也。」
1.有所隱避的事物。《新唐書.卷九六.房玄齡傳》:「朕論公等功,定封邑,恐不能盡,無有諱,各為朕言之。」
2.表示避稱尊長名字的用語,用法如:「父諱○○」、「母諱○○」。也可用來代指尊長的名字。如:「名諱」、「上諱」。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子厚諱宗元,七世祖慶。」《儒林外史》第三回:「捷報貴府老爺范諱進高中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
|
諱疾忌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醫扁鵲三見蔡桓公,皆看出桓公有病,且一次比一次嚴重,但桓公卻不承認,也不肯就醫,終至喪生。見《韓非子.喻老》。後比喻掩飾過失而不願聽人規勸。如:「有缺點就要改進,切莫諱疾忌醫。」
|
諱莫如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瞞國家重大的醜聞。語出《穀梁傳.莊公三十二年》:「諱莫如深,深則隱,苟有所見,莫如深也。」後比喻隱瞞的非常嚴密,不為外人所知。如:「他可是諱莫如深,想從他那裡套出一點口風,恐怕比登天還難!」
|
直言不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述其事,無所避諱。《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你既專誠問我,我便直言不諱。」《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慕政直言不諱責備他。」也作「正言不諱」。
|
忌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避忌、隱諱某些言語或舉動。《紅樓夢》第六○回:「人家還沒拿進個什麼兒來,就說使不得,不乾不淨的東西忌諱。」《老殘遊記》第一三回:「我知道黃老爺是沒忌諱的人,只管哭,不要緊的。」
|
避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時為了表示尊敬,在言語或書寫時,不說君主或尊長的名號,稱為「避諱」。避諱的方法有缺筆、缺字、換字、改音等各種方式。
2.避免觸犯忌諱。《淮南子.要略》:「言終始而不明天地四時,則不知所避諱。」《紅樓夢》第三四回:「那起小人的嘴有什麼避諱,心順了,說的比菩薩還好;心不順,就貶的連畜生不如。」
|
名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長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晉.束皙〈勸農賦〉:「條牒所領,注列名諱。」《二刻拍案驚奇》卷四:「有一鄉宦,姓楊,是本朝甲科,後來沒收煞,不好說得他名諱。」
|
諱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所忌諱而不敢明說。《晏子春秋.內篇.雜上》:「君上好善,民無諱言。」《宋史.卷四五.理宗本紀五》:「似道自詭有再造之功,諱言歲幣及講和之事。」
2.拒絕勸諫。《後漢書.卷五七.劉陶傳》:「臣敢吐不時之義於諱言之朝,猶冰霜見日,必至消滅。」
|
不可諱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說,無需避忌的說。如:「不可諱言的,國人遵守交通規則的素養仍有待加強。」
|
隱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所忌諱而隱瞞。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卻不道狼乃至猛之獸,你為甚的恁般與他隱諱來?」《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望先生悉心為朕籌畫,不必有所隱諱。」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