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62.53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講經說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述討論宗教經典,宣揚教義。元.鄭廷玉《忍字記.楔子》:「我佛在於靈山會上,聚眾羅漢,講經說法。」《四遊記.南遊記.第一回》:「到今日來,靈山興旺,今十大弟子,講經說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話語表達自己的意思。如:「說話」。
言論、道理。如:「學說」、「著書立說」。
解釋。如:「說明」、「說理」、「解說」、「說清楚」。
責備。如:「我剛剛說了他一頓。」
談論。如:「談天說地」、「談古說今」。
介紹親事。如:「說媒」、「說親事」。
文體的名稱。如:「小說」、「偵探小說」、「少年小說」、「長篇小說」。
用言語勸說別人,讓他聽從或採納自己的意見。如:「說服」、「說客」、「遊說」。
喜悅。通「悅」。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度、律令。如:「宗法」、「憲法」、「法律」、「法規」、「法外施恩」。
方式、途徑。如:「方法」、「辦法」。
範式、原則。如:「文法」、「語法」。
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道法」、「現身說法」。
仿效。如:「效法」、「法古今完人」。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的獨立國家。首都巴黎,居民多信仰天主教,法語為主要語。
法子:方法。如:「大家一起想想,有沒有什麼法子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織布機或編織物上的直線,稱為「經」。
連接地球南、北兩極的假想直線。如:「東經」、「西經」。
常常。如:「經常」。
具有典範地位的著作。如:「易經」、「四書五經」。
記載宗教教義的書籍。如:「佛經」、「聖經」、「可蘭經」。
女性月經的簡稱。如:「經期」、「停經」。
從事、謀劃。如:「經商」、「經營」。
歷、過。如:「經過」、「經驗」、「經年累月」、「身經百戰」。
治理、管理。如:「經國大業」、「經世濟民」。
縊死。如:「自經而死」。
人體的脈絡。如:「經脈」、「經絡」、「七經八脈」。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儒家典籍及文字形、音、義方面的著作。如:「經部」、「經、史、子、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如:「演講」、「講話」、「講故事」。
說明、解釋。如:「講課」、「講評」、「講經」、「講解」。
注重、顧及。如:「講交情」、「講面子」、「工作要講效率。」
商議。如:「講和」、「講價」、「講條件」、「講價錢」。
較量、比較高下。如:「這次競技是講文的還是講武的?」
量詞。用於計算講次的單位。如:「民生主義第三講」。
說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措辭。《文明小史》第二回:「不消一刻,來了三、四起人,都是如此說法。」
2.看法、見解。如:「他這種說法,毫無邏輯可言,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3.宣說佛法。如:「現身說法」。
4.說言不由衷的話。《醒世恆言.卷一○.劉小官雌雄兄弟》:「剛纔說過,是我請你的,如何又要銀子?恁樣時,到像在下說法賣這肉了。」
5.想辦法。《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斷家私》:「憐你孤兒寡婦,自然該替你說法。但聞得善繼得有亡父親筆分關,這怎麼處?」《警世通言.卷三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曹可成要與春兒贖身,大媽索要五百兩,分文不肯少,可成各處說法,尚未到手。」
講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演宗教經典。《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當時天王與羅漢曰:『此人三生出世,佛教俱全。』便請下界法師玄奘陞座講經。」
天花亂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佛祖講經說法,感動了天神,天上各色香花從空中紛紛落下。典出《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一.序品第一》。後用以形容說話言詞巧妙,有聲有色,非常動聽。多指誇大而不切實際。《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憑那哥哥說得天花亂墜,只是不肯回去。」《紅樓夢》第六四回:「說得天花亂墜,不由得尤老娘不肯。」也作「天花墜地」、「亂墜天花」。
三生有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香說:「這炷香正是由你點燃的。你點燃這炷香時還在明皇朝中擔任劍南巡官安撫巡官,那是你的第一生,你我因講經說法而結緣,當日我們說定三生後在相聚,此後經年你仍舊在凡塵打滾,第二生於憲武宗朝中作西蜀書記,第三生也就是今生,我特地前來赴約。」 三、1相似詞邀天之幸 三、2相反詞生不逢時 四、例句您是這行的老前輩,能得到您的倚重和信任,我真是三生有幸啊!
玄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的辯論,又著《制惡見論》一千六百頌(已佚)。還應東印迦摩縷波國(今印度阿薩姆地區)國王鳩摩羅的邀請講經說法,並著《三身論》(已佚)。  接著與戒日王會晤,並得到優渥禮遇。戒日王決定以玄奘為論主,在曲女城召開佛學辯論大會,在五印18個國王、3000個大小乘佛教學者和外道2000人參加。當時玄奘講論,任人問難,但無一人能予詰難。一時名震五印,並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戒日王又堅請玄奘參加5年一度、歷時75天的無遮大會。會後歸國。 回國譯經貞觀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返祗長安。史載當時“道俗奔迎,傾都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