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22.02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識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識仁」一詞出於〔二程集〕卷第二上,是明道先生所說。在指點人道德實踐的關鍵和明確的方向。黃梨洲(宗羲)說:「明道之學,以識仁為主。」「識仁」一段文字是明道答呂大臨(與叔)的話,由大臨作成記錄,〔宋元學案〕在〔明道學案〕中列為「識仁篇」。其文為:「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智、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以誠敬存之而已。不須防檢,不須窮索。若心懈則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須窮索;存久自明,安待窮索?此道與物無對。大、不足以明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萬物皆備於我,須反身而誠,乃為大樂。若反身未誠,則猶是二物有對,以己合彼,終未有之,又安得樂?訂頑(〔西銘〕)意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道理。如:「知識」、「常識」。
知道、認得。如:「認識」、「識別」、「素不相識」、「有眼不識泰山」。
見解、見聞。如:「見識」、「才識」、「膽識」。
思想、內在思維。如:「意識」。
朋友。如:「舊識」。
記憶、記住。通「誌」。如:「默而識之」、「博聞強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中國哲學史中,「仁」是重要且偉大的觀念,例如儒家教人「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依於仁」係指諸德歸依於仁的意思。〔韓非子.解老〕則說:「仁者德之光。」〔程顥.識仁〕說:「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禮義智信皆仁也。」〔韓詩外傳〕說:「仁道有四:仁者有聖、仁者有智、仁者有德、仁者有謙。」〔朱熹.仁說〕也提及:「故人之為心,其德亦有四,曰仁、義、禮、智,而仁無不包。」「故語心之德,雖其總攝貫通,無所不備,然一言以蔽之,則曰仁而已矣。」都說明了「仁」統攝諸德、居諸德之首的地位。
  為何「仁」居諸德之首?因為人際相處之適切與否常難以拿捏,因此需要一個確切不移的法則來指引,這個準則就是...
一團和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程集.河南程氏外書.卷一二.傳聞雜記》明道先生1>坐如泥塑人2>,接人3>則渾4>是一團和氣。 〔注解〕 (1) 明道先生:程顥,字伯淳,西元1032∼1085,號明道先生,宋洛陽人。為學出入於老釋,終返於六經,為一代大儒,與其弟頤合稱二程,開理學中之洛派。著有《識仁篇》、《定性書》等,合在《二程全書》中。 (2) 泥塑人:用泥土塑成的人像。形容人呆板而靜止不動。 (3) 接人:與人交往。 (4) 渾:完全。
程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032~1085)字伯淳,號明道先生,宋洛陽人。為學出入於老釋,終返於六經,為一代大儒,與其弟頤合稱二程,開理學中之洛派。著有識仁篇、定性書等,合在二程全書中。
一堂和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團和氣」之典源,提供參考。 ※《二程集.河南程氏外書.卷一二.傳聞雜記》明道先生1>坐如泥塑人2>,接人3>則渾4>是一團和氣。 〔注解〕 (1) 明道先生:程顥,字伯淳,西元1032∼1085,號明道先生,宋洛陽人。為學出入於老釋,終返於六經,為一代大儒,與其弟頤合稱二程,開理學中之洛派。著有《識仁篇》、《定性書》等,合在《二程全書》中。 (2) 泥塑人:用泥土塑成的人像。形容人呆板而靜止不動。 (3) 接人:與人交往。 (4) 渾:完全。
明道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朝程顥所創立的學派。其學本於識仁,而注意存養之功。
:::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