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4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警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告誡以使人注意。《文選.潘岳.悼亡詩》:「悵怳如或存,周遑忡警惕。」《紅樓夢》第八二回:「先將『可畏』二字激發後生的志氣,後把『不足畏』三字警惕後生的將來。」也作「儆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心謹慎,隨時警覺。如:「警惕」。《易經.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文選.潘岳.悼亡詩三首之一》:「悵怳如或存,周遑忡驚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戒備。如:「警備」、「警惕」。《左傳.莊公三十一年》:「凡諸侯有四夷之功,則獻于王,王以警于夷。」
杯水車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當然會越來越大,最後是不是就會反過來,把善的勢力給取代了呢?由此看來,孟子「杯水車薪」的比喻是很具警惕意義的。後來這句成語多用來比喻力量太小,無濟於事。
爾虞我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明爭暗鬥,招搖撞騙,鉤心鬥角,變詐相角反義:你謙我讓,肝膽相照,披肝瀝膽,相安無事,推心置腹,推誠相見,開誠布公,開誠相見,精誠團結,講信修睦辨似: 「爾虞我詐」及「鉤心鬥角」都有彼此間相互爭鬥的意思。 「爾虞我詐」側重於互相欺騙;「鉤心鬥角」側重於暗中競鬥心機,設計對方。 爾虞我詐 鉤心鬥角 辨似例句 ○ ㄨ 這篇報導揭露了社會上~的事情,令人心生警惕。 ㄨ ○ 他們表面上和睦,實際上~,結怨已深。
臥薪嘗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越王句踐戰敗後以柴草臥鋪,並經常舔嘗苦膽,以時時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難的故事。見《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後用以比喻刻苦自勵。《宋史.卷四三五.儒林傳五.胡安國傳》:「太上皇帝劫制於彊敵,生往死歸,此臣子痛心切骨,臥薪嘗膽,宜思所以必報也。」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僕受遺以來,臥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歎功名之不立。」也作「懸膽」、「嘗膽」、「嘗膽臥薪」。
暮鼓晨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寺中朝課之前和熄燈之前皆會敲擊鐘鼓,用以警惕與自勵。宋.俞德鄰〈送程道大歸新安兼簡憲使盧處道學士〉四首之三:「我生慚愧賈胡留,暮鼓晨鐘復報秋。」也作「朝鐘暮鼓」、「晨鐘暮鼓」。
枕戈待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枕著武器等待天明。形容時時警惕,準備作戰,不敢安睡。《晉書.卷六二.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體名。刻在器物或石碑上,警惕自己或讚頌他人的文字。如:「座右銘」、「墓誌銘」。
出爾反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孟子.梁惠王下》載,春秋時,鄒國與魯國爭戰,鄒國人民皆不願為國家效死,讓鄒穆公非常的生氣與無奈。孟子告訴他說:「你的人民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當他們遭遇饑荒時,官吏們對朝廷隱瞞災情,任由災民流離失所,餓倒街頭,現在他們當然會用這樣的態度回報。曾子不是曾警惕人說:『你現在所做的事情,將會同樣的回報在你身上。』若是您從此施行仁政,未來人民一定也會有相對的報答。」後來「出爾反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麼待你。今則多用以比喻人的言行前後反覆,自相矛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