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責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責備質問。《史記.卷八七.李斯傳》:「而二世責問李斯曰:『吾有私議而有所聞於韓子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詰問。如:「責問」、「責備」、「指責」。《文選.李密.陳情表》:「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責備、追究。如:「責問」、「追問」、「唯你是問」。
噤若寒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潁川人,生卒年不詳。官至北海相,後去官還家。桓帝時拜尚書令,轉太僕,以黨事免。後復為太僕,坐黨事被責問,自殺。 (2) 劉季陵:即劉勝,東漢人,生卒年不詳。 (3) 激:激勵。 (4) 隱情惜己:隱瞞實情,以保全自身。
劍拔弩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方講兵都肄,護軍王咸謂忠謀久不發,恐漏泄,不如遂斬使者,勒兵入。忠不聽,遂與歆、涉會省戶下。莽令惲責問,皆服。中黃門各拔刃將忠等送廬,忠拔劍欲自刎,侍中王望傳言大司馬反,黃門持劍共格殺之。省中相驚傳,勒兵1>至郎署,皆拔刃張弩。更始將軍史諶2>行諸署3>,告郎吏4>曰:「大司馬5>有狂病,發,已誅。」皆令弛兵6>。莽欲以厭凶,使虎賁以斬馬劍挫忠,盛以竹器,傳曰「反虜出」。下書赦大司馬官屬吏士為忠所詿誤,謀反未發覺者。收忠宗族,以醇醯毒藥、尺白刃叢(僰)〔棘〕并一坎而埋之。劉歆、王涉皆自殺。莽以二人骨肉舊臣,惡其內潰,故隱其誅。 〔注解〕 (1) 勒兵:整治、指揮軍隊。 (2) 史諶:西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責問、詢問。如:「徵詢意見」。《左傳.僖公四年》:「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上.滇遊日記十》:「即徵其地名,據云:為鳳田總府莊。」
數典忘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什麼東西可用來貢獻呢?」景王聽了頗不以為然,於是細數從晉國祖先開始,周朝王室曾經贈予的種種賞賜,並責問籍談:「你的先人是負責掌管國家典籍的,為什麼你會忘了這些史事呢?」籍談聽了便無話可說。等荀躒與籍談離開後,周景王又評論籍談說:「我看像籍談這麼忘本的人,後代子孫應該不會有什麼出息吧!竟然會列舉一堆典故來評論事情,卻反而將自己祖先掌管典籍這件事給忘了!」後來「數典忘祖」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忘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詢問、責問。如:「反詰」、「盤詰」、「詰詢」。《左傳.僖公十五年》:「卜徒父筮之,吉:『涉河,侯車敗。』詰之,對曰:『乃大吉也。三敗,必獲晉君。』」唐.韓愈〈進學解〉:「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
蕭規曹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喝酒,直到喝醉離去,始終無人能開口勸諫,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漢孝惠帝心裡埋怨曹丞相不理政事,就責問他。曹參向孝惠皇帝表示,他認為國家的所有律法,在高祖和蕭何平定天下時,已經有明確規定了。因此,只要上下都各自謹守自己的職責,一切都依循原有的法度,不要隨意更動即可。所以曹參擔任丞相時期,全都遵照之前的制度去實施。  曹參任漢朝丞國,大概有三年時間。死後,被謚為懿侯。他的兒子曹窋繼任他的候位。百姓們歌頌蕭何和曹參說:「蕭何制定律法,明確一致;曹參繼任蕭何為相,遵守法度而不改動。清淨無為的施政做法,使人民生活可以得到安定而...
普天同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天同慶」原作「溥天同慶」。郭淮,三國魏人。據《三國志.卷二六.魏書.滿田牽郭傳.郭淮》載,黃初元年魏文帝即位,他奉命前來祝賀,在半路上因為患病以致擔誤了行程。在慶祝會上,文帝當著群臣的面責問郭淮說:「昔日禹平定天下之後,在塗山大會諸侯,結果防風氏遲到,禹就處死他。今天是我登基全天下共同慶祝的大日子,你竟然遲到,這是為什麼?」郭淮回答說:「我聽說五帝時代,以德教導人民,到了禹時,政績衰敗,才開始用刑法。今天我正逢像堯舜一樣,以德教民的盛世,所以知道不會像防風氏一樣被殺。」文帝聽了很高興,提拔他為雍州刺史,封射陽亭侯。後來「普天同慶」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溥天同慶」演變而出,用來指全天下的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