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3.45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次見面時所送的禮物。《書經.舜典》:「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如五器。」《聊齋志異.卷二.聶小倩》:「咸執以賀,爭拜識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1527~1601)號卓吾,又號篤吾,明福建泉州晉江人。李個性倔強,落落寡合,不受管束;嘉靖三十一年(1552)中福建鄉試舉人,後以道遠,未再應考。歷任河南共城教諭、南京國子監博士、北京禮部司務、南京刑部員外郎、雲南姚安知府等官職。萬曆八年(1580)辭去姚安知府後,定居湖北黃安,依友人耿定理生活;耿定理死後,移居麻城龍湖,築芝佛院以居,有僧人無念等供奉其生活。
  李在龍湖隱居二十年,平日喜接引人,來問學者,無論緇白,披心酬對;其他時間一面讀書,一面著述,他的著作大部分都是在這段時間完成,包括〔焚書〕、〔藏書〕、〔續藏書〕、〔易因〕等。
  李在南京時,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745~805)字敬輿,唐嘉興人。德宗時為翰林學士,論諫奏議,條理分明,為後世所宗。官至同平章事,後被讒,貶忠州別駕,卒諡宣公。後人輯有《陸宣公翰苑集》、《陸宣公奏議》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準備禮物來謁見,以表示隆重。也用以指學生拜見老師時所持的金。《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拜見之貲,名曰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持禮物作為相見之禮,多指謁見師長。漢.劉向《說苑.卷八.尊賢》:「周公攝天子位七年,布衣之士執所師見者十二人。」《文選.張衡.東京賦》:「具惟帝臣,獻琛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初次見面饋贈的禮物。《儒林外史》第二回:「晚間學生家去,把各家見拆開來看。」
見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次見面時饋贈的禮物。《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這家學問,卻是後漢張角能作五里霧,人欲學他的,先要五斗米為見禮,故叫做『五斗米教』。」《紅樓夢》第八回:「為兒子的終身大事,說不得東拼西湊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兩見禮。」
私相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初次見面者所攜帶的禮物,古時晚輩或在下位者見尊長,多執禮以表示尊敬,並表達誠意。至平輩間見面,亦仿此一禮節。〔白虎通義.瑞篇〕云:「私相見亦有何?所以相尊敬,長和睦也。」古時臣見君有,旨在「質己之誠,致己之悃愊也」。而私人之間執禮相見,旨在達情致敬。又因「朋友之際,五常之道,有通財之義,賑窮救急之意,中心好之,欲飲食之,故財幣者,所以副至意也」。朋友之間,遇有急難,執財幣為禮以救濟之,雪中送炭,愈見真情。
  至於所執的禮物,「上大夫相見以雁,士冬以雉,夏以脯也。」鳥之乾腊者曰脯,即乾雉,夏天送脯以防腐臭。〔左傳.莊公二十四年〕亦載:「男大者玉帛,小者禽鳥,以章物也;...
患得患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明.李《焚書.卷一.書答.答鄧明府》:「則必曰專志道德,無求功名,不可貪位慕祿也,不可患得患失也。」
大智若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極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很平庸。明.李《焚書.卷三.李中谿先生告文》:「蓋眾川合流,務欲以成其大;土石並砌,務欲以實其堅。故大智若愚。」也作「大智如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