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6.29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超感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些無法以人類正常的感官功能加以解釋的知覺現象。如預知、透視、心電感應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睡醒。如:「大夢初覺」。
感官受刺激後對事物的辨識能力。如:「知覺」、「味覺」、「幻覺」。
發現。如:「發覺」、「察覺」、「驚覺」、「自覺」。
領悟、感悟。如:「覺悟」。
賢智之人。如:「先覺」。
啟發、告訴。如:「使先知覺後知」。
睡眠。如:「睡覺」、「睡午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心受觸動。如:「感動」、「感念」、「感天動地」、「情節感人」。
相應、受影響。如:「感應」、「感召」、「感染」。
情意、感覺。如:「感情」、「美感」、「好感」、「百感交集」。
表示謝意。如:「感謝」、「感激」、「感恩」。
覺得。如:「深感不安」、「感到意外」。
接在名詞後面,表示某種自覺或自我認知。如:「責任感」、「成就感」、「幽默感」。
感冒:一種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越過、趕過。如:「超車」、「超越」。
特出的。如:「超人」、「超拔」。
高出、多出。如:「超速」、「超時」、「超載」、「超重」。
超渡:佛教稱救渡死者脫離苦難。道教也有此語。後遇死喪請出家人為死者念經皆稱為「超渡」。如:「超渡亡靈」。
超然:凡事不以利害關係衡量,而持公平客觀的態度對待。如:「處理事情應保持超然的態度。」
感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內心的感受。如:「對方無微不至的呵護,讓她心頭滿是幸福的感覺。」
2.由感官將外界的刺激傳達至神經,而於大腦產生識別的反應。
3.感到、覺得。如:「今天的天氣令人感覺十分舒暢。」
形上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哲學的一部門。為英語Metaphysics的意譯。西元前四世紀由亞里斯多德首創,是討論所有事物的共同點及此共同點所具有的特性。研討的對象包括了超物質、超感覺或超現象之物。如:「確定事物的真實本質,是形上學的目的。」也稱為「本體論」、「第一哲學」、「形而上學」、「實體論」。
象徵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洋文學、藝術上,以主觀推理或感情想像為內容,表現精神的超感覺意義的主義。最初是指西元一八八五年以來,源起於法國文學反現實主義與自然主義劇等層面的藝文活動,後擴至繪畫和戲劇等層面。主張用隱喻、音樂,表現抽象感受。
形而上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哲學的一部門,為英語Metaphysics的意譯。研究實有的學科,即論所有事物的共同點及此共同點所擁有的特性。因研討的對象為超物質、超感覺或超現象之物,故譯為「形而上學」,於西元前四世紀由亞里斯多德首創。也稱為「本體論」、「第一哲學」、「實體論」。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