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跌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足而摔倒。《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上》:「因明宗名做嗣源的在鎮州守德勝城,嗣源與張處瑾、韓正時廝殺,嗣源馬已跌倒,敬瑭跳下來將手扶嗣源上他馬走去。」《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郭孝子叫聲:『不好!』一交跌倒在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或豎立的物體因本身或外來因素而橫躺下來。如:「跌倒」、「摔倒」、「臥倒」、「大水沖倒龍王廟」。《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弓不虛發,應聲而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失足傾倒。如:「跌了一跤」、「天雨路滑,小心跌倒。」
結草銜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抗」,抵禦、抵擋。 (3) 杜回:秦國有名的大力士,生卒年不詳。 (4) 躓:音ㄓˋ,遇阻礙而跌倒。 (5) 而:同「爾」,你。 (6) 治命:神智清醒時的遺命。 2、「銜環」: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據《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列傳》李賢注引)寶1>年九歲時,至華陰山2>北,見一黃雀為鴟梟所搏3>,墜於樹下,為螻蟻所困。寶取之以歸,置巾箱4>中,唯食黃花,百餘日毛羽成,乃飛去。其夜有黃衣童子向寶再拜曰:「我西王母5>使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以白環四枚與寶:「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6>,當如此環矣。」 〔注解〕 (1) 寶:楊寶,楊震之父,漢弘農華陰人,生卒年不詳。 (2) ...
踉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路歪斜不穩。《三國演義》第四一回:「忽見糜芳面帶數箭,踉蹌而來。」《初刻拍案驚奇》卷七:「道士去拾時,腳步踉蹌,連身子也跌倒了。」也作「踉蹡」。
一蹶不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蹶,跌倒。振,奮起。「一蹶不振」指跌倒了就不能再奮起。語本漢.劉向《說苑.卷一六.談叢》。後用「一蹶不振」比喻一遭受挫敗,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
狼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說狽為「跋」的訛字。狼跋指老狼前進則踩到自己下巴垂下的肉,後退則絆到自己的尾巴而跌倒。見《詩經.豳風.狼跋》。比喻情勢窘迫,進退兩難。晉.李密〈陳情表〉:「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比喻身心困頓疲乏。如:「狼狽逃走」。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二三齣:「奴家自從婆婆死後,萬千狼狽,誰知公公病又將危。」《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朝廷大典,李大人耑要借光,不想先生病得狼狽至此。不知幾時可以勉強就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跌倒。如:「栽跟頭」。《紅樓夢》第九六回:「只見黛玉身子往前一栽,『哇』的一聲,一口血直吐出來。」
裹足不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賢於生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 (2) 蹶:音ㄐㄩㄝˊ,跌倒、僵仆。 (3) 杜口:閉嘴不說話。〔參考資料〕 《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彊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蹉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失足跌倒。比喻失意。《楚辭.王襃.九懷.株昭》:「驥垂兩耳兮,中坂蹉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