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1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蹇諤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人正直,具有敢言諷諫的作風。《三國志.卷三七.蜀書.龐統傳》裴松之注引《習鑿齒》:「龐統懼斯言之泄宣,知其君之必悟,故眾中匡其失,而不脩常謙之道,矯然太當,盡其蹇諤之風。」也作「謇諤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此、這、這個。用以代替人、事、物。如:「言之成理」、「取而代之」、「總而言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助詞:相當於「的」。如:「莫逆之交」、「緩兵之計」、「前車之鑑」、「在天之涯」、「三分之一」、「三口之家」。
往、到。如:「不知所之」、「吾欲之南海」、「先生將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空氣流動所產生的現象。如:「春風」、「北風」、「颱風」。
景象。如:「風光」、「風景」。
習氣、習俗。如:「校風」、「風氣」、「移風易俗」、「傷風敗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消息。如:「風聲」、「口風」、「通風報信」、「聞風而逃」。
傳聞的。如:「風聞」、「風評」、「風傳」。
氣韻、儀態。如:「作風」、「風度」、「風格」、「風韻」。
中醫上稱某些病症為「風」。如:「風溼」、「風寒」。
名譽。如:「家風」、「門風」。
借風力的吹拂使東西乾燥或潔淨。如:「風乾」、「風雞」、「晒乾風淨」。
詩經體裁之一。指詩經國風中收集的民俗歌謠。
吹。如:「春風風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跛腳、行動不便。《史記.卷三九.晉世家》:「郤克僂而魯使蹇。」宋.陸游〈病中作〉詩:「身羸支枕久,足蹇下堂疏。」
2.困苦、艱難、不順利。唐.白居易〈與元九書〉:「況詩人多蹇,如陳子昂、杜甫,各授一拾遺,而迍剝至死。」
3.遲鈍、不流利。如:「蹇澀」、「蹇滯」。北周.庾信〈謝滕王集序啟〉:「言辭蹇吃,更甚揚雄。」
4.傲慢。《公羊傳.襄公十九年》:「為其驕蹇,使其世子處乎諸侯之上也。」
1.體弱的坐騎。《漢書.卷一○○.敘傳上》:「是故駑蹇之乘,不騁千里之塗。」《聊齋志異.卷二.鳳陽士人》:「士人縶蹇檐梧,乃即坐。」
2.《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坎(☵)上。表處難時,應修身養德,以渡難關。
發語詞,無義。《楚辭.屈原.九歌.湘君》:「蹇誰留兮中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直的言詞。《玉篇.言部》:「諤,正直之言也。」宋.鄭俠〈示潮州吳宅三甥〉詩:「心雖在規益,世誰受忠諤。」
謇諤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直敢言的風範。《晉書.卷三五.陳騫傳》:「騫素無謇諤之風,然與帝語傲。」也作「蹇諤之風」。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