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5.32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軀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後漢書.卷五十一.陳龜傳》:「雖歿軀體,無所云補。」
軀體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輻射效應稱為軀體效應者如果其在受暴個人本身變成很顯然的。
  參見遺傳效應hereditary effects條。
軀體意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軀體意識是人意識到自己存在於世界上的特質。在人的意識中,知覺到自己存在的具體形象,便是自己的軀體。對這方面的論述,從笛卡爾(R. Descartes, 1596~1650)由思維肯定自己的存在,由意識存在的自明性肯定了「心」的實體的存在。人兼具思維與延展兩種特性,是心物(軀體)所組成的整體。心物二者以松果腺為溝通的媒介。其後經驗論者認為,人在感覺事物時,如砌磚一般,撞擊在感官上是為刺激。刺激經神經系統傳達,為人所感覺而行動,其中即含著軀體意識作用。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提出「身體-主體」(body-subject)的觀念以說明軀體意識。認為我們在...
軀體姿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邦動作分析名詞。此一名詞几與體態(Posture)通用,但體態指的是身體各部位之排列與垂直軸或地心引力之抗衡而言,而軀體姿態則偏向心理表現的層面,其涵義近似平劇中的身段,即指由雙肩至臀部之正、斜、彎、躬,以表現角色之個性。不過,拉邦所謂的軀體姿態,乃探索其具體造形如針釘狀、牆面狀、球狀、螺旋狀等身體造形,與空間交會所延伸的言外之意,如:穿透、分裂、包容、迂迴等。在Alan Lomax備受爭議的「舞蹈量化案例」(Choreometric Project)中,軀體姿態則泛指軀幹單位、高度、形狀等與垂直軸、基底、局部動作等呈常態模式的再現,用以描述(或影射)表演者之態度。
Irmgard Bartenieff & Doris Lewis《Body Movement Coping with the Environment》1980、Rudolf von Laban《The Mastery of Movement》1971、Alan Lomax, Irmgard Bartenieff, Forrestine Paulay《Folk Song Style and Culture》1968、Vera Maletic《Body-Space-Expression》1987、盧玉珍〈拉邦動作分析概要〉,《1998國際舞蹈理論技巧研習營報告書》頁50∼57、《The LMA C...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其他動物的全身。如:「身體」、「人體」、「體質」、「體力」。
身體的某部分。如:「肢體」、「四體不勤」、「五體投地」。
親身的。如:「體驗」、「體會」、「體察」。
事物的本質形態或主要部分。如:「固體」、「液體」、「主體」、「物體」。
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如:「體諒」、「體貼」、「體恤」。
一定的制度、體裁或格式。如:「文體」、「政體」、「體例」、「體制」。
文字書寫的形式。如:「字體」、「草體」、「顏體」。
數學上指立體的形狀。如:「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如:「身軀」、「軀體」、「為國捐軀」、「七尺之軀」。
全人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完成與社會和諧互動。這種重視靈性的全人教育觀,確認人生是有目標、有方向、有意義的。生而為人,我們的軀體和心靈都是深刻的、緊密的、不可分割的,緊緊「相連(connected)」於「宇宙」、「天」及自身的「社會文化」當中。在台灣,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的理念,最早是由中原大學所倡導,該校於四十週年(1995年)校慶時,揭開「中原四十、邁向全人」,並以「天、人、物、我」四大學習面,開展全人教育的思維與策略)。1999年教育部受到該校辦學方針的感召,提出「全人教育、溫馨校園、終身學習」作為二十一世紀的...
行屍走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屍走肉」之「屍」,典源作「尸」。「尸」同「屍」,死人的軀體。「行屍走肉」指會走動卻沒有魂魄的軀體。比喻徒具形骸,毫無生氣,庸碌無為的人。語本晉.王嘉《拾遺記》卷六。
馬革裹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觀漢記.卷一二.馬援列傳》援振旅京師,賜車一乘。援曰:「方今匈奴1>、烏桓2>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3>,以馬革裹尸4>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耶?」故人孟冀曰:「諒為烈士,當如此矣。」 〔注解〕 (1) 匈奴:秦漢時北方的游牧民族。 (2) 烏桓:古代民族之一。本屬東胡,漢初匈奴冒頓滅其國,餘眾退保烏桓山(今熱河省境內),因以為號。漢獻帝建安年間,徙居內地,與漢人融化。或作「烏丸」。 (3) 邊野:邊遠的地方,指戰場。 (4) 尸:死人的軀體。「尸」同「屍」。〔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軀體的總稱,或專指軀幹。如:「搜身」、「翻身」、「隨身攜帶」、「身長七尺」。《孟子.告子下》:「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楚辭.屈原.九歌.國殤》:「首身離兮心不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