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28.21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軀體意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軀體意識是人意識到自己存在於世界上的特質。在人的意識中,知覺到自己存在的具體形象,便是自己的軀體。對這方面的論述,從笛卡爾(R. Descartes, 1596~1650)由思維肯定自己的存在,由意識存在的自明性肯定了「心」的實體的存在。人兼具思維與延展兩種特性,是心物(軀體)所組成的整體。心物二者以松果腺為溝通的媒介。其後經驗論者認為,人在感覺事物時,如砌磚一般,撞擊在感官上是為刺激。刺激經神經系統傳達,為人所感覺而行動,其中即含著軀體意識作用。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提出「身體-主體」(body-subject)的觀念以說明軀體意識。認為我們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道理。如:「知識」、「常識」。
知道、認得。如:「認識」、「識別」、「素不相識」、「有眼不識泰山」。
見解、見聞。如:「見識」、「才識」、「膽識」。
思想、內在思維。如:「意識」。
朋友。如:「舊識」。
記憶、記住。通「誌」。如:「默而識之」、「博聞強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思、想法。如:「心意」、「意思」、「意見」、「隨意」、「詞不達意」。
料想、推測。如:「意外」、「意料」、「意想不到」。
情趣。如:「古意盎然」、「詩情畫意」。
情態。如:「睡意」、「醉意」。
願望。如:「滿意」、「稱心如意」、「差強人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其他動物的全身。如:「身體」、「人體」、「體質」、「體力」。
身體的某部分。如:「肢體」、「四體不勤」、「五體投地」。
親身的。如:「體驗」、「體會」、「體察」。
事物的本質形態或主要部分。如:「固體」、「液體」、「主體」、「物體」。
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如:「體諒」、「體貼」、「體恤」。
一定的制度、體裁或格式。如:「文體」、「政體」、「體例」、「體制」。
文字書寫的形式。如:「字體」、「草體」、「顏體」。
數學上指立體的形狀。如:「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如:「身軀」、「軀體」、「為國捐軀」、「七尺之軀」。
意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一切精神活動。如知覺、記憶、想像等皆屬之。
2.覺察、警悟。如:「他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3.佛教用語。對一切現象能產生分別作用的心。《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一:「意識相應散慧,名為計度分別。」
軀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後漢書.卷五十一.陳龜傳》:「雖歿軀體,無所云補。」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