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軌躅     
瀏覽人次:281 收藏人次:226793
1.車行的痕跡。《文選.左思.蜀都賦》:「外則軌躅八達,里閈對出。」
2.前人的遺範。《漢書.卷一○○.敘傳上》:「伏周孔之軌躅,馳顏閔之極摯。」《文選.左思.魏都賦》:「非常寐而無覺,不睹皇輿之軌躅。」
    
瀏覽人次:10545 收藏人次:3413004
本指車行的痕跡,後引申為物體運行時所依循的路線。如:「軌跡」、「軌道」、「磁軌」。
專指為火車、電車行駛而鋪設的鋼條。如:「鐵軌」。
法則、常規。如:「常軌」、「出軌」、「脫軌」、「越軌」、「步入正軌」。
    
瀏覽人次:2317 收藏人次:316766
1.足跡、蹤跡。《漢書.卷一○○.敘傳上》:「伏周、孔之軌躅,馳顏、閔之極摯。」唐.丘丹〈經湛長史草堂〉詩:「偶尋野外寺,仰慕賢者躅。」
故步自封     
瀏覽人次:41786 收藏人次:3526652
1、「故步」:《漢書.卷一○○.敘傳上》嗣雖修儒學,然貴老、嚴之術。桓生欲借其書,嗣報曰:「……今吾子已貫仁誼之羈絆,繫名聲之韁鎖,伏周、孔之軌躅,馳顏、閔之極摯,既繫攣於世教矣,何用大道為自眩曜?昔有學步於邯鄲者1>,曾未得其髣髴2>,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3>而歸耳!恐似此類,故不進。」 〔注解〕
(1) 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此典出自於《莊子.秋水》,然「故步」一語,《莊子》原書作「故行」。見「邯鄲學步」。
(2) 髣髴:似乎、好像。
(3) 匍匐:音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 2、「自封」:晉.庾闡〈斷酒戒〉(據《藝文類聚.卷七二.食物部.酒》引)有一醉夫勃然作色曰:「蓋空桑炤籛始...
名韁利鎖     
瀏覽人次:8268 收藏人次:1386073
,蕩然肆志,談者不得而名焉,故可貴也。今吾子已貫2>仁誼之羈絆,繫名聲之韁3>鎖,伏4>周、孔5>之軌躅6>,馳顏、閔7>之極摯8>,既繫攣9>於世教10>矣,何用大道為自眩曜11>?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恐似此類,故不進。」嗣之行己持論如此。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東方朔〈與友人書〉、宋.柳永〈夏雲峰.宴堂深〉詞。
(2) 貫:通「慣」,習慣。
(3) 韁:音ㄐ|ㄤ,繫馬的繩子。
(4) 伏:佩服、信服。通「服」。
(5) 周、孔:周公(?∼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武王崩,又佐成王攝...
洗心革面     
瀏覽人次:8024 收藏人次:491548
除去邪思雜念,改變舊日面目。比喻澈底悔悟,改過自新。《抱朴子.外篇.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滌輕塵,朝有德讓之群后,野無犯禮之軌躅。」也作「革面洗心」、「洗面革心」。
名韁利索     
瀏覽人次:1231 收藏人次:0
,蕩然肆志,談者不得而名焉,故可貴也。今吾子已貫2>仁誼之羈絆,繫名聲之韁3>鎖,伏4>周、孔5>之軌躅6>,馳顏、閔7>之極摯8>,既繫攣9>於世教10>矣,何用大道為自眩曜11>?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恐似此類,故不進。」嗣之行己持論如此。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東方朔〈與友人書〉、宋.柳永〈夏雲峰.宴堂深〉詞。
(2) 貫:通「慣」,習慣。
(3) 韁:音ㄐ|ㄤ,繫馬的繩子。
(4) 伏:佩服、信服。通「服」。
(5) 周、孔:周公(?∼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武王崩,又佐成王攝...
利鎖名牽     
瀏覽人次:717 收藏人次:0
,蕩然肆志,談者不得而名焉,故可貴也。今吾子已貫2>仁誼之羈絆,繫名聲之韁3>鎖,伏4>周、孔5>之軌躅6>,馳顏、閔7>之極摯8>,既繫攣9>於世教10>矣,何用大道為自眩曜11>?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恐似此類,故不進。」嗣之行己持論如此。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東方朔〈與友人書〉、宋.柳永〈夏雲峰.宴堂深〉詞。
(2) 貫:通「慣」,習慣。
(3) 韁:音ㄐ|ㄤ,繫馬的繩子。
(4) 伏:佩服、信服。通「服」。
(5) 周、孔:周公(?∼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武王崩,又佐成王攝...
利名韁鎖     
瀏覽人次:487 收藏人次:0
,蕩然肆志,談者不得而名焉,故可貴也。今吾子已貫2>仁誼之羈絆,繫名聲之韁3>鎖,伏4>周、孔5>之軌躅6>,馳顏、閔7>之極摯8>,既繫攣9>於世教10>矣,何用大道為自眩曜11>?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恐似此類,故不進。」嗣之行己持論如此。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東方朔〈與友人書〉、宋.柳永〈夏雲峰.宴堂深〉詞。
(2) 貫:通「慣」,習慣。
(3) 韁:音ㄐ|ㄤ,繫馬的繩子。
(4) 伏:佩服、信服。通「服」。
(5) 周、孔:周公(?∼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武王崩,又佐成王攝...
名繮利索     
瀏覽人次:366 收藏人次:0
,蕩然肆志,談者不得而名焉,故可貴也。今吾子已貫2>仁誼之羈絆,繫名聲之韁3>鎖,伏4>周、孔5>之軌躅6>,馳顏、閔7>之極摯8>,既繫攣9>於世教10>矣,何用大道為自眩曜11>?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恐似此類,故不進。」嗣之行己持論如此。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東方朔〈與友人書〉、宋.柳永〈夏雲峰.宴堂深〉詞。
(2) 貫:通「慣」,習慣。
(3) 韁:音ㄐ|ㄤ,繫馬的繩子。
(4) 伏:佩服、信服。通「服」。
(5) 周、孔:周公(?∼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武王崩,又佐成王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