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8.07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軍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人和百姓。《三國演義》第二一回:「紹弟袁術在淮南驕奢過度,不恤軍民,眾皆背反。」《紅樓夢》第一回:「彼時雖有軍民來救,那火已成了勢,如何救得下,直燒了一夜方漸漸的熄去,也不知燒了幾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裝部隊、兵種。如:「國軍」、「陸軍」、「海軍」、「空軍」。
野戰部隊中大於師而小於軍團的戰鬥單位,通常轄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師及必要的戰鬥支援與勤務支援部隊。
充軍:古時遣發犯罪的人到遠地服役。
墨守成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墨守」:#《戰國策.齊策六》1>今燕王方寒心獨立,大臣不足恃,國弊旤2>多,民心無所歸。今公又以弊聊之民3>,距全齊之兵4>,期年5>不解,是墨翟之守6>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墨子.公輸》。 (2) 旤:同「禍」。 (3) 弊聊之民:疲憊的聊城軍民。弊,疲憊。 (4) 距全齊之兵:抵抗齊國全部的兵力。 (5) 期年:一周年。 (6) 墨翟之守:墨翟的善於守城。墨翟,西元前501∼前416,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薄葬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後世亦稱為墨子。〔參考資料〕 《墨子.公輸》於是見公輸盤1>,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2>為械3...
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儀是戰國時代有名的謀士,《戰國策.秦策一》裡記載他遊說秦惠王,向秦王分析當時的國際情勢,提出自己的連橫政策,以打破六國合縱之約,進而統一天下。他認為六國普遍國庫空虛,賞罰不明,以致軍民到了戰場上,看到敵人都四處逃散,然後怪罪人民不能效忠。其實這都是制度上的不公,賞罰不明確所造成的。而秦國制度完備,信賞必罰,人民「聞戰頓足徒裼,犯白刃,蹈煨炭,斷死於前者比是也」,意謂:人民都勇於赴死,為國家效命,不怕刀槍火炭,斷然戰死沙場之人「比比是也」。因此,秦國有實力併吞六國,只要政策得當。就用「比肩」來表示很多。後來「比比皆是」這個成語就從「比是也」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到處都是。
推心置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載,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推行改革政策,卻因法令煩苛,弄得民不聊生,四方分裂。此時劉秀兄弟也以恢復漢室為號召,擁立劉玄為更始皇帝,加入反王莽政權的陣容。劉秀待人誠懇,擅於用兵,軍民悅服。邯鄲一役,劉秀大敗莽軍,被劉玄封為蕭王。後來劉秀又北上擊敗強大的銅馬軍以及其他的割據勢力,戰敗軍隊紛紛投降。劉秀收編降卒,原先的首領也都分派官職。但是這些首領們仍然心存疑慮,深怕劉秀終會對他們不利。劉秀看出他們的心態,就下令讓他們仍然回去帶領自己的部隊,自己只帶著極少的隨從前去巡察。降將們看到劉秀對他們毫無戒心,十分信賴,便說:「蕭王把他的赤誠之心都推移到人家的肚子裡...
以德報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計前仇,而以恩德回報他人。[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先總統蔣公以德報怨,讓滯留中國的日本軍民平安歸國。
眾志成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人同心,力量堅固如城。比喻團結一致,同心協力。語本《國語.周語下》。 △「眾口鑠金」
玉石俱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三國演義》第四一回:「公可往說劉備:如肯來降,免罪賜爵;若更執迷,軍民共戮,玉石俱焚。」
鋌而走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窮途末路或受逼迫時採取冒險行動或不正當的行為。《左傳.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險,急何能擇。」《明史.卷三三一.西域傳三.烏斯藏大寶法王傳》:「在官已無餘積,必至苛斂軍民,鋌而走險,盜將復發。」也作「挺而走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