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68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軍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戰馬。《文選.左思.吳都賦》:「軍馬弭髦而仰秣,淵魚竦鱗而上升。」
2.軍隊中的人馬。《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李克用會合許州、汴州、徐州、兗州四州軍馬,及部下蕃漢軍五萬人,在陳州城下屯駐。」《三國演義》第五回:「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能載重行遠,並善於奔馳。如:「馬匹」、「駿馬」。
馬上:立刻。如:「政府為了便民,特地成立馬上辦中心。」
兵馬:泛指兵力。如:「我方的兵馬是敵方的一倍。」
人馬:多指人員。如:「登山隊的人馬剛從這兒經過。」
馬虎:隨便、不嚴謹。如:「為人處事,不可馬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裝部隊、兵種。如:「國軍」、「陸軍」、「海軍」、「空軍」。
野戰部隊中大於師而小於軍團的戰鬥單位,通常轄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師及必要的戰鬥支援與勤務支援部隊。
充軍:古時遣發犯罪的人到遠地服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嚴肅、令人敬畏的樣子。通「懍」。如:「大義凜然」、「凜不可犯」。《宋史.卷四○一.辛棄疾傳》:「孰謂公死?凜凜猶生。」唐.孟郊〈送韓愈從軍〉詩:「淒淒天地秋,凜凜軍馬令。」
以逸待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採取守勢,養精蓄銳,待敵方疲倦、實力削弱時,再予以痛擊。《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烽火幸通,勢及并力,以逸待勞,兵之利者也。」《三國演義》第五○回:「若是我用兵時,就這個去處,也埋伏一彪軍馬,以逸待勞。」也作「以佚待勞」。
無微不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細節不照顧到的,形容做事非常細心周到。靡,無。語本宋.魏了翁〈辭免督視軍馬乞以參贊軍事從丞相行奏劄〉。 △「無所不至」
威風凜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州府節制諸軍春教》帥守銜帶節制軍馬之職,每歲春秋二教。三月正當春閱時候,擇日告報本州所統軍馬、諸縣巡尉兵卒,及節制殿步兩司軍馬,並赴蒲橋下後軍教場教閱軍伍,以備起發防秋。……午後放散,迎回府治,伺候帥座回衙,方行逐便回軍寨。其帥首馬前,排列軍仗、八卦、辰宿、諸色旗隊甚夥,轅門帳門,界限嚴肅,人不敢視。親從1>對對,衫帽新鮮2>,士卒威風3>,凜凜4>可畏,使馬牽控,寶裝鮮新,黃轎前引,幟旗後隨,樂騎擁後,威聲震懾,佐官彈壓,以警無良。觀者如堵,至暮方歸。 〔注解〕 (1) 親從:親近信任的隨從。從,音ㄗㄨㄥˋ。 (2) 新鮮:新穎、嶄新。 (3) 威風:聲勢、氣...
望風披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臣皆結舌杜口,骨肉親屬莫不股栗。」 02.明.邵璨《香囊記.第二○齣》:「將士望風而靡,三四十萬軍馬,不剩得一二千。」 參考詞語︰隨風而靡注音︰ㄙㄨㄟˊ ㄈㄥ ㄦˊ ㄇ|ˇ漢語拼音︰suí fēng ér mǐ釋義︰猶「望風披靡」。見「望風披靡」條。 01.《漢書.卷六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鄒傳.楊惲》:「下流之人,眾毀所歸,不寒而栗,雖雅知惲者,猶隨風而靡,尚何稱譽之有!」 參考詞語︰望風而潰注音︰ㄨㄤˋ ㄈㄥ ㄦˊ ㄎㄨㄟˋ漢語拼音︰wàng fēng ér kuì釋義︰猶「望風披靡」。見「望風披靡」條。 01.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五.閉門避蠻》:「每歲諸道差兵屯戍大渡河,蠻旗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舉、持。如:「打傘」、「打燈籠」。《三國演義》第一回:「忽見一彪軍馬,盡打紅旗,當頭來到,截住去路。」
罪魁禍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遭遇如此不幸,這樣的『罪魁』,你不是亂賊誰是亂賊?小孩子都罵你,何止只有我罵你!」後文天祥督諸路軍馬抗元,兵敗被俘,英勇就義。 「禍首」一語見於《東觀漢記.卷一五.申屠剛》。周武王滅商後,分封魯地予周公,但周公一直未到封地。武王死後,這裡的淮夷、徐戎同時叛亂,周公東征平定了叛亂,穩定了局勢。周公因為輔佐年幼的成王,無法到封地,為了預防「禍首」再度俟機為亂,便讓他的兒子伯禽代他受封,讓伯禽鎮守這一地區,並要他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勢力,成為周王朝強有力的後盾。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罪魁禍首」,用來指領導或策劃肇禍犯罪的首要人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