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輕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藐視敵人,而不加意對付。《老子》第六十九章:「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三國演義》第十二回:「操多詭計,不可輕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鄙夷、不在乎。如:「輕生」、「輕敵」。《文選.曹丕.典論論文》:「文人相輕。」宋.蘇軾〈教戰守策〉:「輕霜露而狎風雨,是故寒暑不能為之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仇人。如:「敵方」、「仇敵」、「情敵」、「敵我雙方」。
能力相當的。如:「匹敵」、「敵手」。
對抗。如:「萬夫莫敵」、「所向無敵」。
如出一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徑相同,車轍一致。比喻事物十分相像或在言行舉止方面非常相似。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一一.名將晚謬》:「自古威名之將,立蓋世之勛,而晚謬不克終者,多失於恃功矜能而輕敵也。……此四人之過,如出一轍。」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九.白鹿》:「張方以伊、周自命,而舉動乃與先朝諂媚諸公,如出一轍。」也作「若出一轍」。
初出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久,曹操派夏侯惇領十萬大軍來攻。由於兩方軍力懸殊,形勢危急,諸葛亮於是利用博望坡地形狹小的特性和曹軍輕敵的心理設下計謀。他指派趙雲為前部,交戰時佯裝打不過,引夏侯惇的軍隊深入博望坡,趁機發動火攻,事先埋伏在一旁的軍隊再一擁而上。夏侯惇果真中計,等到發現不對勁時已經來不及,結果士兵死傷慘重,劉備軍隊大獲全勝。《三國演義》的作者並以一首詩來形容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藉此來讚揚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才出山就立下功勞。後來「初出茅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初入社會,缺乏歷練。
驕兵必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文子.道德》:「恃其國家之大,矜其人民之眾,欲見賢於敵國者,謂之驕……驕兵滅,此天道也。」比喻自負強大而輕敵的軍隊必會打敗仗。如:「苻堅的失敗,正是驕兵必敗的見證。」
投鞭斷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執意出兵伐晉,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逼臨淝水,準備攻打東晉。東晉派大將謝玄、謝石帶領八萬精兵抗敵。苻堅輕敵,想憑藉優勢快攻,卻遭到晉軍頑強抵抗,並在「淝水」被晉軍打敗,前秦從此一蹶不振。後來「投鞭斷流」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吾之眾投鞭於江,足斷其流」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軍旅眾多,兵力強大。
驕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傲慢自大。[例]他因驕傲輕敵而輸掉這場比賽。
旗鼓相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旗和戰鼓表現出的氣勢相當,形容兩方軍隊陣容、聲勢不相上下。※#語或本《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公孫述列傳.隗囂》。後用「旗鼓相當」比喻雙方勢均力敵。 △「旗鼓相望」、「勢均力敵」
自顧不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聰是東晉十六國時匈奴漢國開創者劉淵的第四子,劉淵死後自立為帝。隔年攻陷洛陽,擄晉懷帝司馬熾,繼而殺之。後又攻陷長安,擄晉湣帝司馬鄴。當時晉朝大將軍趙固攻河東,揚言要活捉劉聰的兒子劉粲,以贖回晉湣帝。晉軍企圖偷渡洛水和汭水,襲擊劉粲的部隊,劉粲的部下王翼光發現後,馬上報告劉粲。但劉粲太過輕敵,認為趙固連堅守都忙不過來,哪裡還能渡河偷襲?沒想到當夜,晉軍就渡河襲敗了劉粲的軍隊。後來「自顧不暇」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自身難保,沒有餘力再管別的事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