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轉注     
瀏覽人次:531 收藏人次:0
1.轉相流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漸江水注》:「江水翼縣轉注,故有東渡西渡焉。」
2.六書之一。由一形衍化,音近義同,可以彼此輾轉相注者。如:考、老諸字。漢.許慎《說文解字.敘》:「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瀏覽人次:50574 收藏人次:7816373
變換。如:「轉變」、「轉學」、「轉敗為勝」、「由晴轉陰」、「扭轉情勢」。
改變方向的旋動。如:「轉彎」、「旋轉」、「向右轉」、「向後轉」。
間接的傳達。如:「轉達」、「轉交」、「轉信」、「現場實況轉播」。
辯解。如:「你這句話未免轉得太硬了。」
轉錄:從錄音帶或錄影帶上輾轉錄製。如:「這資料我會轉錄給你。」
迴旋環繞。如:「轉圈」、「自轉」。
迷失方向。如:「暈頭轉向」。
繞、巡視。如:「警衛四處轉了一下,看看有沒有特殊的狀況。」
    
瀏覽人次:11562 收藏人次:3891642
灌入、灌射。如:「注射」、「灌注」、「注入」。
集中、聚集。如:「專注」、「注意」、「全神貫注」。
賭博時所下的財物。如:「賭注」、「下注」。
用文字解釋文義。如:「注釋」、「注解」。
解釋或說明文義的文字。如:「注腳」、「注疏」。
預先、事先。如:「命中注定」。
六書     
瀏覽人次:17461 收藏人次:474339
1.為中國文字的六種創造方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見漢.許慎〈說文解字序〉清.段玉裁.注。也稱為「六體」。
踟躕     
瀏覽人次:16688 收藏人次:1545960
3.一種古代接漏刻水的盛器。《初學記.卷二五.器物部.漏刻》:「殷夔漏刻法曰:『為器三重,圓皆徑尺,差立於水輿踟躕之上,為金龍口吐水,轉注入踟躕經緯之中。』」
    
瀏覽人次:11896 收藏人次:3490074
2.摹擬、效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有其國家。」《漢書.卷三○.藝文志》:「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
出口成章     
瀏覽人次:9192 收藏人次:677211
口成章」的書證如《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優旃》司馬貞.索隱:「崔浩云:『滑音骨。滑稽,流酒器也。轉注吐酒,終日不已。言出口成章,詞不窮竭,若滑稽之吐酒。』……」另外在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一一三下.杜昇》:「可雲出口成章,屬章深遠,多神仙旨趣,人無以綴之。」說杜昇(字可雲)這個人,「出口成章」,寫作文章,含義深遠,富有雅趣,一般人都無法再加以點綴潤飾。
形聲     
瀏覽人次:3936 收藏人次:188962
六書中的形聲字。由音符與意符組合而成,意符表形,音符表聲。如江、河二字,從水取義,以工、可分標其聲。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即指其以事類為主,再取其聲組合而成。也稱為「諧聲」、「象聲」。
六體     
瀏覽人次:608 收藏人次:0
6.中國文字的六種創造方法。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書。《周禮.地官司徒.保氏》:「五曰六書。」唐.賈公彥.疏:「書有六體,形聲實多。」也稱為「六書」。
鄭炯明     
瀏覽人次:476 收藏人次:0
科學訓練,有助於鄭先生的敏銳思考及觀察,而他面對病人的病痛,使他具有悲憫的胸懷,並以此強烈的救世之心轉注為對政治現實的關注。 一九八二年,鄭先生開始從事文學雜誌的出版事業,他在「文學界」的創刊號中說:「八十年代的台灣文學已經面臨一個重要的轉型期,大家希望能以一本文學刊物為中心,來帶動文學蓬勃的發展。」他關切台灣文學的前景,所以,自願出錢出力,雖然一期要賠數萬元,但他仍毫無保留地繼續出刊,直到一九八九年才停刊。這期間共出刊了二十八期,且錄取的作品多半是台灣文學界中,具有鄉土寫實風格的重要作家的作品,所以,此份雜誌成研究台灣...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