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6.45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辟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府徵召用的文書。《文選.阮籍.奏記詣蔣公》:「開府之日,人人自以為掾屬,辟書始下,下走為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主。《書經.洪範》:「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1.徵召。《後漢書.卷三五.鄭玄傳》:「靈帝末,黨禁解,大將軍何進聞而辟之。」《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太祖辟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
2.驅除、屏除。如:「辟邪」。《楚辭.屈原.遠遊》:「風伯為余先驅兮,氛埃辟而清涼。」漢.王逸.注:「掃除之也。」明.陳繼儒《李公子傳》:「忽有執公子衣者曰:『願辟人,臣有所言,公子不憶於陵時乎?』」
3.躲開、迴避。通「避」。《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報也。」《禮記.儒行》:「儒有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
1.法度、刑法。如:「大辟」。《詩經.大雅.板》:「民之多辟,無自立辟。」漢.毛亨.傳:「辟,法也。」漢.桓寬《鹽鐵論.周秦》:「故立法制辟,若臨萬仞之壑。」
2.荒遠幽隱的地方。《戰國策.秦策一》:「今夫蜀,西辟之國,而戎狄之長也。」《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小處辟,其霸何也?』」
1.開拓。通「闢」。《詩經.大雅.江漢》:「式辟四方,徹我疆土。」《孟子.梁惠王上》:「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2.排除、駁斥。通「闢」。如:「辟除」、「辟謠」、「辟邪說」。
3.比喻。通「譬」。《荀子.王霸》:「是過者也,過猶不及也;辟之是猶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4.捶胸。通「擗」。《詩經.邶風.柏舟》:「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5.偏頗、偏私。《管子.任法》:「卿相不得翦其私,群臣不得辟其所親愛。」
乖僻、偏邪。通「僻」。《莊子.秋水》:「行殊乎俗,不多辟異。」《禮記.玉藻》:「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是以非辟之心,無自入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冊的著作。如:「書本」、「書籍」、「圖書」、「教科書」、「線裝書」、「百科全書」。
信。如:「家書」、「書信」。
文件。如:「證明書」、「申請書」。
寫。如:「書寫」、「振筆疾書」。
字體。如:「楷書」、「草書」、「行書」。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嵯峨夏雲起,迢遞山川永。登高望去塵,紛思終難整。 送李侍禦益赴幽州幕  二十揮篇翰,三十窮典墳。辟書五府至,名為四海聞。  始從車騎幕,今赴嫖姚軍。契闊晚相遇,草戚遽離群。  悠悠行子遠,眇眇川途分。登高望燕代,日夕生夏雲。  司徒擁精甲,誓將除國氛。儒生幸持斧,可以佐功勳。  無言羽書急,坐闕相思文。 自尚書郎出為滁州刺史(留別朋友兼示諸弟)  少年不遠仕,秉笏東西京。中歲守淮郡,奉命乃征行。  素慚省閣姿,況忝符竹榮。效愚方此始,顧私豈獲並。  徘徊親交戀,愴悢昆友情。日暮風雪起,我去子還城。  登途建隼旟,勒駕...
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每個人。《文選.阮籍.詣蔣公》:「開府之日,人人自以為掾屬,辟書始下,下走為首。」《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五人進過了三場,人人得意,個個誇強。」
風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掌管風紀的官吏。唐.張謂〈送韋侍御赴上都〉詩:「天朝辟書下,風憲取才難。」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