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4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逃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逃走。如:「他失手殺人後,立刻逃奔到南部的深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走。如:「狂奔」、「奔走」、「奔跑」、「奔馳」。
趕赴、投向。如:「投奔」、「奔喪」、「疲於奔命」。
逃亡。如:「林沖夜奔」。
私奔:男女朋友為求結合,不顧家長反對,而逃離家庭。如:「她因雙親強烈反對婚事,不顧一切地與戀人私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閃避、避開。如:「逃避」、「逃難」、「逃荒」。
溜走、出奔。如:「逃跑」、「潛逃」、「逃命」、「逃亡」。
削足適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淮南子》是由西漢淮南王劉安召集門下賓客所撰寫,共二十一卷,是一本以道家思想為主軸,旁及其他各家的雜家鉅著。春秋時,晉獻公寵愛驪姬,驪姬為了讓親生兒子奚齊當上太子,於是設計害死了太子申生,又挑撥離間了晉獻公和另外二個兒子重耳、夷吾的感情,逼使他們逃奔出國,而讓晉獻公派兵捉拿他們。《淮南子.說林》評論此事,認為骨肉之間本來應該互相親愛的,但因為受了壞人的挑撥離間,即使是父親,也會殺害親生的兒子。這樣的情形就好比把腳削小以適合鞋子的尺寸,把頭砍小以便可以合適的戴上帽子一樣。這是說為了適應鞋子和帽子的尺寸,不惜劇肌傷骨,這是完全不顧客觀的實際狀況,而一味勉強遷就的不合理作法。後來「削足適履」被用來比...
退避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載,春秋時,晉獻公寵愛驪姬,驪姬為了讓親生兒子奚齊當上太子,設計害死了原來的太子申生,接著又慫恿晉獻公派兵捉拿另外二個兒子重耳、夷吾,兩人於是先後逃奔出國。後來晉獻公過世,奚齊也被臣下所殺,這時逃亡國外的夷吾則回國繼位為國君,即晉惠公。晉惠公害怕重耳會回國謀奪君位,於是派人暗殺重耳。此時重耳則是在國外繼續著流亡的日子,其間經過許多國家,但大部分國家的君王對他都不怎麼禮遇。最後到了楚國,楚成王以酒宴盛情款待,並且問說:「將來你如果回到晉國當上國君,將要如何報答我呢?」重耳說:「奴僕和玉帛,楚國本來就有;珍禽異獸的羽毛皮革,則是楚國的特產。這些東西您多得是,我實在是不知該怎...
如釋重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魯國的國君昭公,是襄公的庶子,年紀輕輕的就即位了,但卻整天嬉戲無度,沒有把心思放在國事的治理上,昏庸無能。魯國的實際權力,掌握在魯公的家族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手中,其中又以季孫氏的權力最大。昭公二十五年時,三桓聯合出兵攻伐昭公,昭公逃奔到齊國。後來又到了晉國,晉君把他安置在乾侯這個地方,一直到三十二年死亡,魯國幾乎七年沒有國君。當初昭公在出走時,先居於鄆城,仍然不能改德修行,使得鄆城上下的人也都因此潰亂。因此《穀梁傳》形容昭公離開鄆城出奔到晉國,對鄆城的人民來說,好像放下了一個沉重的負擔一樣。後來「如釋重負」被用來形容像放下重擔那樣輕鬆,亦用來比喻責任已盡,身心輕鬆愉快。
吳市吹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鄭定公(姬寧)後,立刻下令誅殺太子芈建。機警的伍子胥發現不對勁,匆忙帶著芈勝(太子芈建之子),儘快要逃奔吳國。到了昭關(在江西,位於吳楚邊界),守昭關的將軍欲執拿他們,追兵甚急,伍子胥設法引開追兵,讓芈勝另外逃跑。到了長江邊,江上有位漁夫正渡著船,看到伍子胥跑得滿頭大汗,遂主動載他渡江而去。靠岸吳境後,伍子胥解下寶劍欲贈漁夫致謝;漁夫說︰〔楚國之法,得伍子胥者,賜粟五萬石,爵執珪。豈徒百金劍邪?〕不接受,逕自渡船離開。尚未到達吳國都城,連日勞累導致伍子胥生病,只好在丹陽和溧陽縣吹簫乞食(吳市吹簫)。終於到了都城 ,經過公...
不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才,自謙之詞。《左傳.成公十三年》:「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諸侯退矣。」《戰國策.燕策二》:「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順左右之心,恐抵斧質之罪,以傷先王之明,而又害於足下之義故遁逃奔趙。」
一國三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服,回去覆命,而讓重耳逃脫了。而公子夷吾呢?當獻公派賈華率兵到達屈邑的時候,夷吾自知難守,也便棄城逃奔秦國去了。士蒍當初築城,的確是有先見之明,他知道獻公寵愛驪姬,三位公子都非驪姬所生,遲早總會出事。如果把兩座城築得太堅固了,那麼兩位公子一定擁兵自守,晉國便要陷於內戰之中了。 補充相似詞:政令紛歧、多頭馬車 實例這間分公司內部「一國三公」,所以最後關門大吉。 參考資料(1)馬玲華 著「成語選粹」,p.5-6,幼獅文化事業公司(2)世一標準字典編輯委員會,「成語大辭典(上)」,p.24,世一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巢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懿宗以來,因皇室奢侈過度,賦稅沉重,加上連年發生水、旱災,遂致民不聊生,盜匪群起。僖宗乾符元年(西元874),王仙芝率盜匪起事,翌年黃巢起兵響應,乾符五年王仙芝敗死於湖北,黃巢被推舉為衝天大將軍,率眾攻掠江、浙、閩、粵等地,廣明元年(西元880)陷洛陽、長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號為帝,國號大齊。唐以官爵籠絡李克用相援,大敗黃巢,巢自刎身亡,為害十年的黃巢之亂始告結束,史稱為「黃巢之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