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7.92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這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示代詞。指近處的人、事、物等。如:「這是一本書。」、「這裡是什麼地方?」、「這時候他該到了。」
立刻、馬上。如:「我這就回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能載重行遠,並善於奔馳。如:「馬匹」、「駿馬」。
馬上:立刻。如:「政府為了便民,特地成立馬上辦中心。」
兵馬:泛指兵力。如:「我方的兵馬是敵方的一倍。」
人馬:多指人員。如:「登山隊的人馬剛從這兒經過。」
馬虎:隨便、不嚴謹。如:「為人處事,不可馬虎。」
唇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面歸還給晉獻公。晉獻公望著失而復得的寶物,十分得意地說:“寶玉還是我原來的那一塊,沒有變樣;只是這馬又多長了一顆牙齒,比去年大一歲了。”虞國國君為了貪圖眼前的一點小利,置國家利益於不顧,結果招致亡國的巨大災難,這個深刻的歷史教訓,是值得後人深思的。晉侯再次向虞國借道去征伐虢國,宮之奇進諫說:“虢國,處在虞國的外面。虢國如果滅亡了,虞國必然跟著滅亡。有言﹕輔車(頰骨與牙床)相依,唇亡齒寒,所指的就是虞國和虢國之間的相依關係。”結果虞國國君沒有聽從勸告,晉國在滅了虢國後,順便也滅了虞國。沒有嘴唇,牙齒就會受冷。比喻雙方關...
物各有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事物物都有其主人。宋.蘇軾〈赤壁賦〉:「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精忠岳傳》第六回:「自古道:『物各有主』。這馬該是岳大爺騎坐的,自然伏他的教訓。」
嘟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相連的一串。《紅樓夢》第六七回:「這馬蜂最可惡的,一嘟嚕只咬破三兩個兒,那破的水滴到好的上頭,連這一嘟嚕都是要爛的。」
發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做出某種動作,或特指裝出一些使人發笑的姿態。《水滸傳》第二一回:「老娘一雙眼卻似瑠璃葫蘆兒一般。卻纔見押司努嘴過來,叫你發科。」《紅樓夢》第五三回:「那文豹便發科諢道:『你賭氣去了……待我騎了這馬,趕進去討些果子吃是要緊的。』說畢,引的賈母等都笑了。」
風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旋風。比喻快、利。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三折:「打的這馬不剌剌風團兒馳驟,百般的抹不過山腰,盼不到地頭。」《醒世恆言.卷六.小水灣天孤詒書》:「那妖狐索性把身一抖,卸下衣服,見出本相,向門外亂跑,風團也似去了。」
老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對年老男子的稱呼。《西遊記》第一五回:「老先,休怪,休怪。我這馬,實不瞞你說,不是偷的。」也作「老先兒」。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