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7.5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造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創造、設計的型態。如:「這樓房的造型很美觀。」
神像造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爺的臉型與特徵依地區特性在像上有不同的呈現。通常王爺大多採用文武甲之服飾雕刻,指的是內穿戰袍,露出肩部或雙膝,上有甲紋,而外服是「網」衣,即是文官之袍服,服飾龍紋於腹部,下面浪紋,腰繫玉帶,且一腳外伸另一腳垂直置放,若右腳外伸,則右手平放左膝,五指平貼,左手則抱拳置於腰帶附近,呈現王爺神威的雄力(劉文三 1981)。鹿港雕刻師施烱裕也談到:王爺通常左手放膝上,右手半抬,呈文武腳,即左腳出、右腳入,以展現神威。
造型符號與繪畫遊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造型教育的特質,是給予孩子們徹底把握生活環境的形態與內容,並且加以變化分析認識的綜合性手段,因此, 如何讓兒童擁有整理環境的生活內容,再予以分化、解體、重組、再現的機會,並及早給予兒童在「美」的創造環境中具有獨自分析、自我判斷和選擇並欣賞環境的能力,以累積美感經驗進而從事創作表現。目錄1 一、造形的意義2 二、造形藝術教育的意義3 三、圖像標誌和象徵在教學上的作用與造形思維的關係4 四、符號運作的觀念與師生之間的遊戲性表現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一、造形的意義1. 狹義的解釋以三次元的空間為場,用可視的質量為素材,賦予美...
造型演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傳入中國後,觀音由男相轉變為女相,不同朝代因女性的意像差異,也影響觀音的造型
隋代觀音像對稱而工整,體型偏小;
唐代以後,觀音變成了女性,造形則以印度化式的妝扮身型自然隨意;
東晉到北周觀音造像主要以男性為主,手持柳枝和淨瓶的觀音,仍經常被塑造成英俊王子的形象;
明代神像裝飾華麗富有官式作風;
宋代觀音像簡單樸質但威嚴十足;
清代不再有神佛氣味,簡化為着白衣、面容慈悲祥和的人格化婦女(邵于婷、林振陽、蔡宏政 2006)。
遼金元時代在五官和服飾上帶有濃厚的外族氣質;
石主造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非人形造像中,可見到石主造型、神位碑牌以及香牌。石主造型來自古代的「立石為社」,人們以石塊做為祭祀崇拜的對象,表達對土地的尊敬。在台灣可見到這種型態,有橢圓形、方形、不規則形、略具人形等,這些石主都保持石塊的形狀,沒有雕琢成神像造型
土地公造像隨著時代而改變,由於源自於自然崇拜,也因此歷經最古樸的石主造型、牌位形式,至今的神像造型,從非人形演變到人形。這些造像型態至今仍可以看到,也為土地公信仰的豐富性留下紀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製造器物的模子。如:「模型」。
樣式、種類。如:「新型」、「型式」、「髮型」、「典型」、「型態」、「血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製作。如:「製造」、「創造」、「造船」、「造紙」。
建築、建設。如:「建造」、「造橋」、「營造」。
經營。如:「造福」、「造勢」。
培養。如:「造就」、「可造之才」。
虛構。如:「造謠」。
到、去。如:「造訪」。
研究學問。如:「他打算明年去美國深造。」
打官司的原告與被告。如:「這場官司的兩造都未到庭,只有他們的律師代表出庭。」
相得益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互相烘托,更能突顯出各自的優點。[例]這座花園奇特的屋舍造型,加上盛放的萬紫千紅,互相輝映,真是相得益彰。
塑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培養、使形成。[例]為了配合這張專輯的發行,他特別接受造型設計,塑造新的形象。
古色古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具有古舊典雅色彩和情調的書畫、或造型仿古的器物、建築、藝術品等。#語本宋.趙希鵠《洞天清祿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