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967.5501 ms
共 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連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戰國時秦國張儀所提倡的外交政策。目的在打破六國合縱政策,利誘六國分別與秦國親善,然後再各個擊破,達到統一天下的目的。《戰國策.秦策一》:「約從連橫,兵革不藏。」也作「連衡」。
|
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連橫的簡稱。為戰國時張儀所提倡的一種外交政策。與「合縱」相對。《文選.賈誼.過秦論》:「約縱離橫,兼韓魏燕趙宋衛中山之眾。」
|
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姓。如民國有連橫。
|
篳路藍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篳路,以荊竹編製的柴車。篳路藍縷指駕柴車,穿破衣,以開闢山林。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唐.孔穎達.正義:「以荊竹織門謂之篳門,則篳路亦以荊竹編車,故謂篳路為柴車。方言云:『楚謂凡人貧,衣破醜敝為藍縷。』藍縷謂敝衣也。」後比喻創造事業的艱苦。連橫〈臺灣通史序〉:「夫臺灣固海上之荒島爾!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至於今是賴。」也作「蓽路藍縷」、「蓽露藍蔞」、「篳路襤褸」。
|
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用。如:「將功折罪」。《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
|
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儀是戰國時代有名的謀士,《戰國策.秦策一》裡記載他遊說秦惠王,向秦王分析當時的國際情勢,提出自己的連橫政策,以打破六國合縱之約,進而統一天下。他認為六國普遍國庫空虛,賞罰不明,以致軍民到了戰場上,看到敵人都四處逃散,然後怪罪人民不能效忠。其實這都是制度上的不公,賞罰不明確所造成的。而秦國制度完備,信賞必罰,人民「聞戰頓足徒裼,犯白刃,蹈煨炭,斷死於前者比是也」,意謂:人民都勇於赴死,為國家效命,不怕刀槍火炭,斷然戰死沙場之人「比比是也」。因此,秦國有實力併吞六國,只要政策得當。就用「比肩」來表示很多。後來「比比皆是」這個成語就從「比是也」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到處都是。
|
縱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合縱與連橫。比喻外交手段。漢.陸賈《新語.辨惑》:「因其剛柔之勢,為作縱橫之術。」唐.魏徵〈述懷〉詩:「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也作「從衡」。
|
不遺餘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1) 秦: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惠王時重用張儀,以連橫政策離間六國。昭襄王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秦王政二十六年統一天下,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
以蠡測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秦,約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惠王時重用張儀,以連橫政策離間六國。昭襄王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二二一年)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4) 李斯:?∼西元前208,字通古,楚國上蔡人。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後受秦始皇重用,入秦為相。秦統一天下後,主張廢封建,定郡縣,行禁書令,統一文字。後為趙高所害,腰斬於咸陽市。
(5) 酈食其:號廣野君,生卒年不詳。陳留高陽人,秦末辯士。曾謁劉邦,說陳留,又說齊,下七十餘城。及韓信襲齊,齊以為受騙,遂烹食其。食其,音|ˋ ㄐ|。
(6) 齊:周武王封姜太公於...
|
歃血為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結盟時,雙方口含牲血或用血塗在嘴邊,表示誠信不渝。[例]六國本已歃血為盟,攜手抵禦秦國,後被張儀連橫政策所離間,反遭秦國所滅。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