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012 ms
共 10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相逢、不期而會。如:「巧遇」。《書經.胤征》:「入自北門,乃遇汝鳩、汝方。」《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還至栗,遇剛武侯,奪其軍。」
2.契合、投合。《孟子.公孫丑下》:「千里而見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豈予所欲哉?」《韓非子.難二》:「遇於法則行,不遇於法則止。」
3.得志、得到賞識。《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傳.序》:「世以混濁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餘君無所遇。」漢.王充《論衡.逢遇》:「吾仕數不遇,自傷年老失時,是以泣也。」
4.對待。如:「禮遇」。《宋史.卷三六一.張浚傳》:「浚知上遇俊厚,而俊純實可謀大事。」
5.遭受。《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以口語遇此禍,重為鄉黨所笑。」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
6.抵擋、對付。《商君書.外內》:「以此遇敵,是以百石之弩射飄葉也。」《荀子.大略》:「無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長。」
1.機會。如:「際遇」、「機遇」。三國吳.韋昭〈博奕論〉:「設程試之科,垂金爵之賞,誠千載之嘉會,百世之良遇也。」
2.姓。如漢代有遇沖。
|
懷才不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有才能卻際遇不佳,不受重用。《喻世明言.卷五.窮馬周遭際賣䭔媼》:「眼見別人才學萬倍不如他的,一個個出身通顯,享用爵祿,偏則自家懷才不遇。」
|
隨遇而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安於所處的環境。《三俠五義》第六七回:「出家人隨遇而安,並無菴觀寺院,隨方居住。」《七俠五義》第七七回:「你我讀書人,接物待人理宜從權達變,不過隨遇而安,行雲流水。」也作「隨寓而安」。
|
遇人不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子誤嫁了不好的丈夫。語本《詩經.王風.中谷有蓷》:「有女仳離,條其歗矣,條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後亦用於遇到不適當的對象或合作夥伴。如:「創業不容易,必須慎選合作夥伴,如果遇人不淑那可就慘了。」
|
不期而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經約定而相遇。《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今日不期而遇,天使然也!」《文明小史》第四八回:「正想明天穿著這個過來請安,今日倒先不期而遇。」也作「不期而會」。
|
可遇而不可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能因機緣而得,無法強求。如:「這是個可遇而不可求的難得機會,你得好好把握住。」
|
際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遇,多指碰到好的機會。《元史.卷一七九.楊朵兒只傳》:「家世寒微,幸際遇至此,已懼弗稱,尚敢求多乎?」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齣:「我老漢多病年衰,也不望甚麼際遇了。」
|
遭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遭逢、遇上。《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父子遭遇大唐恩眷,秉節藩方。」《三國演義》第二三回:「遭遇戹運,勞謙日昃。」
2.人生的際遇。如:「她的遭遇很值得同情。」
|
秀才遇到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有理說不清。比喻對蠻橫不講理的人,無理可講。如:「我碰到你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
禮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優厚的禮節相待。《北史.卷四二.列傳.劉芳》:「於是禮遇日隆,賞賚豐渥。」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殊蒙禮遇,終於金紫光祿大夫。」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