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遺憾     
瀏覽人次:20216 收藏人次:3890914
1.遺恨、悔恨。如:「他對自己半途而廢,不能堅持到底,感到遺憾。」《朱子語類.卷一八.大學五.傳五章》:「及至程子,始推廣其說,工夫精密,無復遺憾。」《清史稿.卷四八一.儒林列傳二.孔廣森》:「惜奔走家難,勞思夭年,不充其志,藝林有遺憾焉。」
2.不稱心、感到惋惜。如:「這次比賽最後不能奪冠令人遺憾,但大家的表現可圈可點,雖敗猶榮。」
3.於公開聲明中,用以表示不滿或歉意的辭令。如:「對於媒體上不實的指控,本人感到十分遺憾。」「有關產品標示不清誤導消費者一事,本公司深表遺憾。」
終身遺憾     
瀏覽人次:804 收藏人次:129130
一生都感到悔恨與惋惜。如:「沒見到父親最後的一面,是他終身遺憾的事。」
    
瀏覽人次:30082 收藏人次:2763598
丟失、漏掉。如:「遺漏」、「遺失」、「遺落」。
丟失的東西。如:「路不拾遺」。
留下。如:「遺留」、「遺臭萬年」、「不遺餘力」。
捨棄。如:「遺棄」、「遺世獨立」。
死者所留下的。如:「遺物」、「遺產」、「遺言」、「遺書」、「遺孤」。
古人所留下的。如:「遺風」、「遺蹟」。
贈送、給與。如:「贈遺」。
    
瀏覽人次:26430 收藏人次:4426832
心中的怨恨或不完滿的感覺。如:「缺憾」、「遺憾」、「抱憾而終」。《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美哉!猶有憾。」《孟子.梁惠王上》:「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無伐善無施勞     
瀏覽人次:44773 收藏人次:498380
侍奉時。孔子說:「為什麽不說說各人的志向呢?」子路說:「願將車馬和裘衣與朋友一起享用,壞了也不會感到遺憾。」顏淵說:「但願能做到不誇耀優點、不宣揚功勞。」子路說:「您的願望呢?」 補充相似文意:為善不欲人知,凡事不爭功諉過 實例我們做善事,應無伐善無施勞,不可到處誇耀。 參考資料http://ctext.org/analects/gong-ye-chang/zh?searchu=%E9%A1%8F%E6%B7%B5%E6%9B%B0%EF%BC%9A%E2%80%9C%E9%A1%98%E7%84%A1%E4%BC%90...
懸崖勒馬     
瀏覽人次:30486 收藏人次:2011326
瀕臨懸崖而能及時勒住奔馬。比喻人面臨險境,能及時回頭醒悟。[例]他一度吸毒成癮,幸而後來懸崖勒馬,努力戒除,才未造成終身的遺憾
千篇一律     
瀏覽人次:25938 收藏人次:1122221
「千篇一律」原作「千篇一體」。《詩品》一書,是南朝梁鍾嶸所撰,品評古今五言詩,自漢、魏至梁朝,共一百零三人,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這一篇是在品評西晉時代張華的詩作,說明張華的詩風主要是模仿王粲,詩歌的形體講究鋪排對偶,詞藻華美;即使內容平凡,但卻用字斟酌,致力於華美的文字。雖然頗負盛名,然而一些有識之人,還是對於他詩作中兒女柔情太多,風雲慷慨之氣太少而感到遺憾。謝靈運也曾經說過,張華的詩即使有千篇之多,但其實都是同一種風格體式。後來「千篇一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的形式呆板而毫無變化。
耳熟能詳     
瀏覽人次:16851 收藏人次:1903112
〈瀧岡阡表〉是宋朝文學家歐陽修追憶父母親生前言行事跡寫成的墓表。歐陽修四歲時,父親就過世了,由母親辛苦把他扶養長大,所以關於父親的生平事跡,都是母親告訴他的。有一次說到歐陽修父親做官時,處理刑事案件,常深更不眠,盡力為死刑犯找尋生路,以免造成遺憾。並且自分早死,交代她將來要把這番心意告訴兒子歐陽修。而他平時閒居在家教導子弟,也常用這些話,因為常常聽到,所以能很詳盡地轉述。後來「耳熟能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聽得非常熟悉,而能詳盡的說出來。
一失足成千古恨     
瀏覽人次:16418 收藏人次:114258
一旦犯錯墮落,便遺憾終身。《隋唐演義》第六五回:「諺云:『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九回:「古人說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我也明知道對不住人,但是叫我也無法補救。」
滿城風雨     
瀏覽人次:16270 收藏人次:772794
詩句,有次謝無逸寫信問他有沒有新作品。潘大臨回信說:「秋天的景色很美,到處都是可成佳句的好題材,只是遺憾常被世俗的煩惱所圍繞。昨天閒著沒事,躺在床上,忽然聽到林子裡的風雨聲,不禁詩興大發,下床提筆在牆上寫著:『滿城風雨近重陽。』才剛寫完這一句,我的靈感卻被催租人的敲門聲打斷了,所以只能寄這句詩給你。」所以這裡「風雨」原來指的是自然景象。後來被借來比喻漫天的流言,所以「滿城風雨」也被用來指事情一經傳出,便流言四起,到處議論紛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