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993 ms
共 3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驛車。《爾雅.釋言》:「遽,傳也。」晉.郭璞.注:「皆傳車驛馬之名。」《左傳.昭公二年》:「聞之,懼弗及,乘遽而至。」
驚慌、恐懼。《楚辭.屈原.九章.惜誦》:「眾駭遽以離心兮,又何以為此伴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風起波涌,孫、王諸人色並遽。」
1.急忙、迫促。《國語.晉語四》:「(頭頭)謂謁者曰:『……國君而讎匹夫,懼者眾矣。』謁者以告,公遽見之。」《禮記.檀弓上》:「故喪事雖遽,不陵節。」
2.窘迫。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遠近久承公名,令於是大遽,不敢移公。」
忽然、突然。如:「遽聞」、「欲行遽止」。《聊齋志異.卷四.促織》:「見有蟲伏棘根,遽撲之,入石穴中。」
遂、就。《漢書.卷四三.陸賈傳》:「使我居中國,何遽不若漢。」《文選.左思.魏都賦》:「雖自以為道洪化以為隆,世篤玄同,奚遽不能與之踵武而齊其風?」
|
遽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忽然。《淮南子.道應》:「仲尼遽然曰:『何謂坐忘。』」《紅樓夢》第三回:「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遽然入都干瀆。」也作「遽爾」。
|
急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快速、急速。如:「寒流來襲,氣溫急遽下降。」《明史.卷三○九.流賊列傳.序》:「任察則苛刻寡恩,尚氣則急遽失措。」
|
遽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突然、急速的改變。如:「家中突生的遽變,使他整個人崩潰了!」
|
疾言遽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躁急,神色張皇。形容人不鎮靜的樣子。《後漢書.卷二五.劉寬傳》:「典歷三郡,溫仁多恕,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東周列國志》第三三回:「臨時變卦,如何不惱。包著一肚子氣,不免疾言遽色。」
|
遽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忽然。《三國演義》第七回:「豈可因風折旗竿,遽爾罷兵!」《文明小史》第一七回:「甲午一役,未及交綏,遽爾一敗塗地。」也作「遽然」。
|
匆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驟然、急忙的樣子。如:「大雨匆遽而下,行人頓時成了落湯雞。」
|
遽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趕快、趕緊。例:斷烏了,大家遽遽轉屋下。(天黑了,大家趕快回家。)
|
惶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驚惶急遽。《宋史.卷四八四.周三臣傳.覬鏄傳》:「太祖奉詔北征,至陳橋為諸軍推戴,通在殿閣,聞有變,惶遽而歸。」
|
終點遽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終點遽降是指個人在生命將要結束之前,認知能力的急降現象。亦即個人在距離死亡之前的數年或數個月,在智力測驗分數上會有明顯快速的下降現象。此種現象與個人的實足年齡無關。終點遽降的名詞是美國學者克利米爾(R.W. Kleemeier)在一九六一年首先提出,用來解釋他在成年期智力發展的縱貫研究中,所發現的智力變化現象。此種現象後經多位學者的研究而證實。他們的研究指出,終點遽降現象是預測個人在五年內死亡的良好指標,年齡並不是個人生存與否的良好預測指標。不過有些學者持保留態度,認為終點遽降現象尚待進一步的研究。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