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邊區     
瀏覽人次:234 收藏人次:0
邊遠或靠近邊界的地區。如:「邊區居民」。也作「邊地」、「邊土」。
陝甘寧邊區第一保育院(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222 收藏人次:0
  陝甘寧邊區第一保育院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十月在延安成立。專門招收抗戰前方將士及幹部子女,為寄宿制幼兒園。初期以藍家坪托兒所為基礎,現改名為西安市第一保育院。
  抗戰時期,該保育院為培養兒童之優良質素,教育目標亦為抗戰方針服務。民國三十二年(1943)提出之教育目標為:增進兒童身心健康和快樂,培養其優良習慣和行為,使之成為抗戰建國的優良小國民。抗戰結束後,三十七年(1948)提出之教育目標變化為:鍛鍊兒童革命觀點和作風,培養兒童活潑愉快之心情,健康堅實之體格,陶冶勇敢老實之個性,增進兒童智能訓練,手腦並用,使之成為未來新中國健全的主人公。
  該保育院實行保養與教...
〔陝甘寧邊區師範學校暫行規程〕     
瀏覽人次:111 收藏人次:0
  〔陝甘寧邊區師範學校暫行規程〕是陝甘寧邊區政府教育廳於民國二十九年(1940)發布的文件,共三章二十六條。
  該文件規定:邊區師範學校是以培養新民主主義的地方學校師資為宗旨,以所在地區為名稱;師範學校分為高級和初級兩部,學習期限二年(速成班為一年),預備部學習期限半年;開設的學科有國文、社會科學概論、自然科學概論、音樂、體育、美術、歷史、地理等;師範生畢業後有服務教育二年的義務,具體工作由邊區教育廳分配。
    
瀏覽人次:13767 收藏人次:2474727
分別。如:「區分」、「區別」、「區隔」。
某個特定的地方。如:「區域」、「休息區」、「工業區」、「住宅區」、「風景區」、「加工出口區」。
行政區劃的地方自治單位。如:「士林區」、「大安區」、「苓雅區」、「安南區」。
區區:小、細微。如:「區區小數,不足掛齒。」
姓。
    
瀏覽人次:12943 收藏人次:3709254
物體的周沿。如:「路邊」、「桌邊」、「岸邊」、「床邊」、「邊緣」。
兩國或兩地區之間的交界處或接近交界處。如:「邊防」、「邊界」、「守邊」、「墾邊」。
盡頭。如:「無邊無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表示方位的所在。如:「北邊」、「左邊」、「旁邊」、「外邊」。
衣、物邊緣的裝飾。如:「滾邊」、「花邊」、「鏡邊」。
一面。如:「邊走邊吃」、「邊做邊學」、「邊吃飯邊看電視」。
頭緒、事物的條理。如:「儘管他說了半天,我還是摸不著邊兒。」
幾何學中夾成角或構成多角形的線段。如:「等邊三角形」。
量詞。用於計算物體邊側的單位。如:「四邊形」、「五邊形」。
敦煌曲子詞     
瀏覽人次:1419 收藏人次:0
為鮮明。如妓女的痛苦和願望,商人的生活,歌妓的戀情,旅客的流浪,乃至戰爭的苦痛,征人離婦的哀愁,淪陷邊區人民的愛國思想,黃巢起義的事等等,都表現得真實,富有現實意義。在寫作技巧上,表現思想感情率直真摯,曲折深細,用語素樸尖新,生動通俗,形成了一種清新爽朗的民間文藝特色。自然,另外也有些作品在藝術上是較粗糙的。
茅盾     
瀏覽人次:914 收藏人次:0
露,茅盾被迫於 4月底離開新疆,經蘭州、西安於5月末抵達延安。在延安期間,曾在魯迅藝術文學院、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講學。在《中國文化》、《大衆文藝》等報刊撰文多篇。10月,從延安到達重慶,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員會常委。這時,陸續完成了優秀散文《風景談》、《白楊禮贊》的創作。1941年“皖南事變”後,國民黨統治區政治逆流日趨嚴重,茅盾和大批進步文化人士離開重慶到香港。5月,鄒韜奮主持的《大衆生活》周刊創刊,茅盾爲編委;並在該刊連載了長篇小說《腐蝕》,這是茅盾的又一力作。9月,主編《筆談》半月刊,計7期。12月,太平洋戰爭...
希臘城邦國家     
瀏覽人次:762 收藏人次:0
斯巴達雖然是所有城邦中,最早確立公民大會制度的城邦,但真正能夠參與政治的市民卻很少,多數的市民被稱為邊區居民,是沒有參政權的半自由民。(註一)簡而言之,雅典實行的是民主政體,斯巴達則是實行君主政體。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希臘城邦國家Keyword:The Greek city-states 參考資料曾秉赫(2011)。圖解世界七大古文明(初版)。新北市:華威國際。P.174-175黃碧君 譯(2005)。圖解古文明(初版)。台北市:易博士文化出版。P.145(註一)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邊地     
瀏覽人次:660 收藏人次:0
邊遠或靠近邊界的地方。北周.王褒〈燕歌行〉:「遙聞陌頭採桑曲,猶勝邊地胡笳聲。」也作「邊土」、「邊區」。
內地     
瀏覽人次:437 收藏人次:0
1.京畿以內之地。《史記.卷一七.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序》:「而內地北距山以東盡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連城數十,置百官宮觀,僭於天子。」
2.本國。《北史.卷三.魏高祖孝文帝本紀》:「巡幸江南,如在內地。」
3.內部之地,距離邊疆或沿海較遠的地區。《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論曰》:「先零侵境,趙充國遷之內地。」《文明小史》第四七回:「過此以往,一入內地,便是野蠻所居。」
4.非通商之口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