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7.8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金鼎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華民國獎勵出版事業的獎項,民國六十五年由行政院新聞局創設,獎勵對象包括圖書和有聲出版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用來烹煮食物的金屬器具。圓腹、三足兩耳,亦有四足的方鼎。盛行於商、周時代。如:「鼎鼐」、「鼎鑊」、「列鼎而食」。
古代傳國的寶器,作為王位、帝業的象徵。如:「問鼎中原」。
盛大。如:「鼎力相助」、「鼎鼎大名」。
方當、正當。如:「鼎盛」。
借指三公、宰相、重臣等高位。如:「臺鼎」、「鼎輔」。
古代烹殺罪人的刑具。
比喻三方對峙。如:「三國鼎立」、「鼎足而居」、「勢成鼎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鼓勵、表揚。如:「獎勵」、「獎助」、「獎賞」、「誇獎」。
為了鼓勵或表揚而給的榮譽或財物。如:「頒獎」、「特獎」、「優等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學元素。符號為A。金屬元素之一,質地柔軟,延展性大,可與銀、銅等合金製成貨幣、裝飾品、筆尖等。因為顏色黃澄,一般稱為「黃金」。
金屬的泛稱。如:「合金」、「五金」。
錢。如:「金額」、「你身上有多少現金?」
比喻寶貝、珍貴的。如:「金口」、「金孫」、「金科玉律」、「金玉良言」。
比喻堅固的。如:「金石盟」、「固若金湯」。
顏色澄黃,像金子的顏色。如:「金針花」、「金絲猴」、「金黃色的稻田」。
五行之一,如:「水、火、木、金、土」。
太陽系的行星之一。如:「金星」。
朝代名。
部首。
姓。
金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焚化冥紙的鐵製容器。
蕭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蕭蕭(1947年-),本名蕭水順,台灣作家,彰化縣社頭鄉出身,以定位臺灣文學為其主要的志願,臺灣當代作家,曾以《太陽神的女兒》散文集獲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獎;其先祖為漢代名臣蕭何及《昭明文選》主編蕭統。作為一個作家、一個詩人以及一個詩的關心者,蕭蕭因具有一分「常懷感謝心」,使得他比別人獻出更多的心力。他自己寫詩之外,更不停的從事著詩的導讀工作,今天新詩日漸受到大眾以及青年朋友的喜愛,蕭蕭的功勞不言而喻。 經歷曾任耕莘青年寫作會詩組指導老師曾任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國文老師曾任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國文老師曾任再興...
林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陽》、《和諧人生》、《在月光下織錦》等多本散文集。2003年,80歲的林良獲得台灣出版界最重要的獎項金鼎獎所頒發的第一屆「終身成就獎」 關於作家林良於文壇五十年來,「左手寫散文,右手寫兒童文學」,擅以「最自然的語言」書寫生活情趣及人間百態,幽默又富哲理地道出家庭生活景象,風格清新筆尖常帶「童趣」,被尊為兒童文學界的「長青樹」,成為年輕創作者景仰學習的對象,而熟悉他的人都稱他「林爺爺」,無論是台上或台下,林爺爺的心始終以最純善的心看待文學,提攜晚輩,是台灣文壇最溫暖的地方。 著作《小太陽》、《和諧人生》、《小方舟》、《鄉情...
林世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7月6日生於台灣高雄市左營,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曾任國光藝校兼任教師,英文漢聲出版社副主編,蘆荻社大、板橋社大繪本教師,目前專職寫作,專長兒童文學創作,1992年10月18日第一篇童話在中國時報童心版發表。  獲獎紀錄有1997年《高樓上的小捕手》獲國語日報牧笛獎童話首獎,還曾獲金鼎獎推薦獎、中國時報「開卷」年度最佳童書、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童書、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等。 著作童話《高樓上的小捕手》(1987,國語日報)《十四個窗口》(1995,民生報)《十一個小紅帽》(1998,民生報)《再...
余光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 台灣,獲中國文藝協會新詩獎1966年 台灣,十大傑出青年1982年 台灣,〈傳說〉獲台北市新聞局金鼎獎歌詞獎1984年 台灣,第七屆吳三連文學獎散文獎,〈小木屐〉獲台北市新聞局金鼎獎之歌詞獎1989年 台灣,國家文藝獎新詩獎、主編的《中華現代文學大系》獲得金鼎獎1994年 台灣,《從徐霞客到梵谷》獲得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1997年 大陸,中國詩歌藝術學會致贈詩歌藝術貢...
王鼎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念獎金」、中國文藝協會「文藝評論獎章」、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中山文藝創作獎」、行政院新聞局圖書著作「金鼎獎」、《中國時報》「時報文學獎」散文推薦獎、吳魯芹散文獎。1999年,以《開放的人生》入選「台灣文學經典三十」。2001年,獲得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傑出華人會員」獎牌。 評價王鼎鈞以他的生命歷程創造了一種可能性,縱然生命的年輪裡,有太多時代的轍痕,在他作品中,卻能將根鬚吸收的人生經驗加以昇華,復能在文路上日益精進,無論是理性的哲思,或是抒情的時代刻劃,都給人寬厚的溫暖、清明的指引、心靈的饗宴,彷彿那濃濃的樹蔭。   (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