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9.75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鏡中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一個人的「鏡中自我」或「人鏡自我」均是透過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之中,經常接觸的人物,譬如同伴、父母、師長的行為相互影響而形成的。在人際交往與接觸的歷程之中,個人體認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解到別人眼中自己的特點或價值,從而發展自己的人格、興趣、抱負或期望。
  「人鏡自我」是美國社會學家顧里(C.H. Cooley, 1864~1929)提出的概念;顧里主張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來認識自我。每個人必須透過他的眼光了解世界,也必須學習採取別人的觀點或立場。顧里的說法和人類學家米德(G.H. Mead, 1863~1931)的論點接近;米德認為自我只有當個人能夠取替他人的角色時才存在。換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第一人稱代詞。用於自稱。如:「自我反省」、「我是一個小學生。」
自稱己方。如:「我方」、「我國」、「我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正中」、「中間」。
裡、內。如:「書中」、「心中」、「夢中」。
介於高低、大小、好壞、強弱之間。如:「中等」、「中型」、「中度颱風」。
一半的。如:「中途」、「中夜」。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工作中」、「研究中」、「使用中」、「錄音中」。
正好、剛好。如:「適中」。
中國的簡稱。如:「中西合璧」、「古今中外」。
射中目標。如:「百發百中」。
得到。如:「中獎」、「中選」、「中籤」。
遭受、感染。如:「中傷」、「中風」、「中毒」、「中暑」。
合、符合。如:「中聽」、「中意」、「中規中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銅或玻璃製成能反映物體形象的器具。如:「鏡子」、「銅鏡」、「穿衣鏡」。
利用光學原理製成,可以矯正視力或做光學實驗用的器具,一般多用玻璃製成。如:「眼鏡」、「放大鏡」。
借用已經發生的事情,來做參考、警惕。如:「借鏡」。
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個人自己。如:「自我檢討」、「自我約束」。
2.以自己為中心的觀念。如:「做任何事,都要想到別人,不要一切以自我為標準。」
3.哲學上指永遠不變的精神之我。
4.弗洛依德人格理論認為:人格係由本我、自我、超我所構成,自我介於中間,調節本我與現實世界的衝突,使人格得以健全發展。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