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5.37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鑿渾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渾沌本無五官,南海之帝儵和北海之帝忽為報渾沌殷厚相待之德,為其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見《莊子.應帝王》。後比喻造物陶冶。「渾」文獻異文作「混」。金.元好問〈陀羅峰〉詩二首之一:「鑿開混沌露元氣,散布兜羅彌梵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挖、穿。如:「鑿洞」、「鑿壁借光」。
用來穿孔或挖洞的工具。如:「鑿子」。
牽強附會而求合於義理。如:「穿鑿附會」。
確實、明確。如:「確鑿」、「言之鑿鑿」、「罪證確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濁不清。如:「渾濁」、「渾水摸魚」。
全部。如:「渾身」、「渾厚」、「渾圓」、「渾然忘我」。
糊塗。如:「渾渾噩噩」、「渾頭渾腦」。
罵人的話。如:「渾蛋」、「渾球」。
大。如:「渾天儀」。
渾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說中天地未形成時,元氣不分、模糊不清的狀態。漢.王充《論衡.談天》:「說《易》者曰:『元氣未分,渾沌為一。』」也作「混沌」。
2.模糊不分明。《抱朴子.外篇.廣譬》:「渾沌之原,無皎澄之流;毫釐之根,無連抱之枝。」也作「渾敦」。
3.相傳為堯舜時四凶中的驩兜。見《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後用以比喻冥頑糊塗不開通。也作「渾敦」。
4.莊子寓言中的中央之帝,天然無耳目鼻口。見《莊子.應帝王》。後用以比喻自然淳樸。漢.揚雄《太玄經.卷六.馴》:「渾沌無端,莫見其根。」
5.神話傳說中的惡獸。漢.東方朔《神異經.西荒經》:「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往,有腹無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天使其然,名為渾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混沌:A>傳說中天地未形成時元氣未分,模糊不清的狀態。如:「傳說當混沌初開時,元氣析離,輕清者上揚成為天,重濁者下沉而為地。」B>糊塗無知的樣子。如:「我看你的腦筋是混沌了,居然會說這種話。」C>融為一體。不可分割的樣子。如:「漢魏古詩氣象混沌,難以逐句析解。」
鑿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鑿孔開竅。參見「鑿渾沌」條。《文苑英華.卷五九八.唐.許敬宗.謝敕書表》:「伏開瑤檢,等鑿竅而睹虹霓。」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