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7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閩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儒朱熹的學術思想。朱熹於治學上繼承洛學程頤的觀點,主張追求道理的本源。理學上融合了周敦頤、張載、二程與其他各派說法,擴大範圍,理學至此達到極盛。因朱熹講學,均在閩江上游,故其學派稱為「閩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習。如:「學習」、「好學」、「學技術」、「學而不厭」。
模仿。如:「呀呀學語」、「有樣學樣」、「九官鳥會學人說話」。
學問。如:「學術」、「博學」、「求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
學科。如:「哲學」、「文學」、「科學」、「醫學」、「經濟學」。
學說派別。如:「漢學」、「紅學」、「宋明理學」。
求學的場所。如:「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福建省的簡稱。如:「閩南」。
顛撲不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南宋婺源人。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南宋閩學的創始人。一生著述繁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和《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來歷朝學子必讀的教科書。其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故後人常以「程朱學派」稱之。典源摘自朱熹寫給張欽夫的書信,內容提到關於心性方面的修養工夫:若要導正心性,則必須循著致知、誠意的次序,從中下功夫,才能達到「心無時不虛」的境界;如果可以一直在這方面努力,就可以常存此心,如此則動靜如一,不偏於任何一處。程顥也曾經說過:如果可以從身體力行中體會並且得到樂趣,到達此一境界後,就不必害怕無法把持心性。朱熹贊同程顥所言,認...
顛簸不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顛撲不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南宋婺源人。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南宋閩學的創始人。一生著述繁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和《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來歷朝學子必讀的教科書。其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故後人常以「程朱學派」稱之。典源摘自朱熹寫給張欽夫的書信,內容提到關於心性方面的修養工夫:若要導正心性,則必須循著致知、誠意的次序,從中下功夫,才能達到「心無時不虛」的境界;如果可以一直在這方面努力,就可以常存此心,如此則動靜如一,不偏於任何一處。程顥也曾經說過:如果可以從身體力行中體會並且得到樂趣,到達此一境界後,...
豁然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南宋婺源人。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南宋閩學的創始人。他一生著述頗多,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和《四書章句集注》二書,成為後來歷朝學子必讀的教科書。他的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世人常以「程朱學派」稱之。《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朱熹將其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並為之作注。《大學》之道在於闡發為人修養、處世的道理,包含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大綱領,「止、定、靜、安、慮、得」六個修養程序,以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實踐條目。此章為朱熹進一步解說「格物致知」的道理。...
顛撲不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顛撲不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南宋婺源人。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南宋閩學的創始人。一生著述繁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和《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來歷朝學子必讀的教科書。其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故後人常以「程朱學派」稱之。典源摘自朱熹寫給張欽夫的書信,內容提到關於心性方面的修養工夫:若要導正心性,則必須循著致知、誠意的次序,從中下功夫,才能達到「心無時不虛」的境界;如果可以一直在這方面努力,就可以常存此心,如此則動靜如一,不偏於任何一處。程顥也曾經說過:如果可以從身體力行中體會並且得到樂趣,到達此一境界後,...
攧撲不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顛撲不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南宋婺源人。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南宋閩學的創始人。一生著述繁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和《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來歷朝學子必讀的教科書。其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故後人常以「程朱學派」稱之。典源摘自朱熹寫給張欽夫的書信,內容提到關於心性方面的修養工夫:若要導正心性,則必須循著致知、誠意的次序,從中下功夫,才能達到「心無時不虛」的境界;如果可以一直在這方面努力,就可以常存此心,如此則動靜如一,不偏於任何一處。程顥也曾經說過:如果可以從身體力行中體會並且得到樂趣,到達此一境界後,...
洛閩之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洛,指宋儒程顥、程頤的學術思想。參見「洛學」條。閩,指朱熹的學術思想。參見「閩學」條。洛閩之學為二者的合稱,是宋代學術思想的主流。
:::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