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68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闔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居室、住宅。也作「闔廬」。
2.人名。春秋吳王,名光。生卒年不詳。周敬王六年,派使專諸刺王僚而自立,後用楚亡臣伍子胥的建議,大敗楚國。更東征卑廬,西伐巴、蜀,威震中國。後與越王句踐戰於檇李,傷重而死。在位十九年。也稱為「闔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閉合。如:「闔眼」、「開闔」。
全部。如:「闔府」、「闔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里巷的門。《周禮.地官.鄉大夫》:「國有大故,則令民各守其閭,以待政令。」
2.泛指門。如:「倚閭而望」。《荀子.大略》:「慶者在堂,弔者在閭。」唐.楊倞.注:「閭,門也。」
3.泛指鄉里。《新唐書.卷一九七.循吏傳.薛元賞傳》:「都市多俠少年,以黛墨鑱膚,夸詭力,剽奪坊閭。」
4.姓。如漢代有閭譚。
臥薪嘗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 | 報仇雪恥=六.=反義 樂不思蜀=七.=故事春秋時代,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時常交戰,有一次吳王闔閭率兵攻打越國,可是卻被越國的大將用弓箭射傷,不久之後傷重病死了。從此以後,闔閭的兒子夫差即位,就每天都想著為父報仇,這樣努力了三年之後,吳國國力大盛一舉打敗了越國,而且還把越王句踐俘虜回國。 句踐在吳國當俘虜的時候,刻意地表現的很忠心,甚至有一次夫差生病了,他還替夫差嚐糞便的味道,最後博取了夫差的信任放他回國。句踐回國之後,無時無刻不記著復仇這件...
如火如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皆譁釦以振旅,其聲動天地。 〔注解〕 (1) 吳王:夫差(?∼西元前473),春秋時吳國國君。因父闔閭為越王句踐所敗,乃將句踐囚禁於會稽,以報父仇。後率兵會諸侯於黃池,與晉國爭霸。句踐乘虛而入,殲滅吳國,夫差自刎而死,在位二十三年。 (2) 昏乃戒:傍晚時進入警戒狀態。昏,傍晚。戒,防備。 (3) 秣馬食士:餵給馬匹糧草,供給軍士飯食。秣,音ㄇㄛˋ,餵牲口。 (4) 服兵擐甲:拿著武器,穿著盔甲。擐,音ㄏㄨㄢˋ,穿著。 (5) 係馬舌:把馬舌勒住,不讓馬發出聲音。係,通「繫」。 (6) 出火灶:不點燈,只用灶火照明。 (7) 徹行百行:以百人通為一行,百行為萬人的軍陣。徹,通。行...
矯枉過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越絕書.卷一五.越絕篇敘外傳記十九》載:春秋時,伍氏一家本在楚國仕宦,但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因為得罪了楚平王而被殺,只有他一人逃到吳國。由於受到吳王闔閭的賞識,他幫助吳國從衰微的國勢走向富強,進而使吳成為一方的霸主。但是伍子胥從來沒有忘記楚平王的殺父之仇。後來楚國攻伐蔡國,伍子胥便藉救援蔡國的名義,發動吳兵攻打楚國,攻下楚國的都城郢。此時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復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們挖開楚平王的墳墓,鞭笞屍骨。後人評論這件事情,認為:「兒子為父親復仇,臣子討伐逆賊,本來是發自至誠之舉,但是伍子胥的做法已經超出常理,反而不合乎中庸之道了。」後來「矯枉過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原文的「矯枉過直」演變...
怒髮衝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髮上衝冠注音︰ㄈㄚˇ ㄕㄤˋ ㄔㄨㄥ ㄍㄨㄢ漢語拼音︰fǎ shàng chōng guān釋義︰即「怒髮衝冠」。見「怒髮衝冠」條。 01.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孫子顧視諸女連笑不止,孫子大怒,兩目忽張,聲如駭虎,髮上衝冠。」 02.《花月痕.第一二回》:「同秀這一氣,真是髮上衝冠,一手將帕子內包的東西,向碧桃臉上摔來,一手將煙燈砸在地下。」 參考詞語︰怒髮沖冠注音︰ㄋㄨˋ ㄈㄚˇ ㄔㄨㄥ ㄍㄨㄢ漢語拼音︰nù fǎ chōng guān釋義︰猶「怒髮衝冠」。見「怒髮衝冠」條。 01.《封神演義.第二八回》:「子牙看到切情之處,怒髮沖冠:『此賊若不先除,恐為後患!』...
傾國傾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越絕書》是重要史書之一,內容主要記載春秋戰國時吳越的歷史。吳國闔閭執政時,以伍子胥為相,伐楚以爭天下。當此之際,吳之鄰國越屢屢派兵襲吳,於是吳、越交戰,闔閭戰敗並傷重而死。吳王夫差即位後,為報父仇,帶兵攻入越都會(ㄍㄨㄟˋ)稽,越王句越被迫求和。伍子胥勸夫差不可接受句踐的求和,以免留下後患,但夫差志得意滿下仍是答應了越的求和。伍子胥屢次進諫,夫差卻聽信太宰嚭(ㄆㄧˇ)的讒言,賜其自殺。《越絕書》記此事,慨嘆夫差不信伍子胥而聽信太宰嚭的讒言,這就好像昔日晉獻公受驪姬迷惑,使得眾叛親離,種下晉國衰敗的禍根;亦猶如過去周幽王縱容褒姒,以致失信於群臣,使犬戎得以入侵。驪姬與褒姒都是極為妖媚美麗的女子...
層出不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欲出武之外亦終不可得。 〔注解〕 (1) 孫武:字長卿,生卒年不詳,春秋時齊人,著名兵法家。吳王闔閭用以為將,破楚,威逼齊、晉,遂霸諸侯。 (2) 奇正:古時兵法術語。古代作戰以對陣交鋒為正,設伏掩襲等為奇。 (3) 豫應:預先因應。 (4) 詐:欺騙。
出其不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孫武是春秋時吳國大將,擅用兵法,助吳王闔閭成為霸主。他著有一本兵書,分析戰爭形勢,探討軍事作戰策略,即為著名的《孫子兵法》。該書〈計篇〉中有一段在討論用兵的要點,先直接點出用兵是項詭詐的行動,能打要裝作不能打,能用要裝作不能用;在近處要假裝離得很遠,在遠處也要裝作很近;對喜歡利益的敵人就去利誘他,對處於混亂的敵人就征服他;對有實力的敵人要有所防備,對強大的敵人要避而遠之;容易被激怒的敵人就去挑釁他,卑視我方的敵人就讓他們更自大;而對準備充分的敵人要使其疲勞,對內部和睦的敵人要設法離間他們。總之,就是要趁著敵人鬆懈、沒有防備之時攻擊,趁他們意想不到的時候出兵。兵法的奧妙,就是要應變制宜、看機行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