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險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邪惡而奸詐。《新唐書.卷一七四.李逢吉傳》:「逢吉性忌前,險譎多端。及得位,務償好惡。」也作「險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安全的。如:「險局」、「危險」、「險境」、「險象環生」。
災害。如:「水險」、「火險」、「保險」、「脫險」。
地勢艱危的。如:「險坡」、「險道」、「險要」、「天險」。
邪惡的、狠毒的。如:「陰險」、「險詐」、「奸險」。
幾乎、差一點。如:「險勝」、「險遭不測」、「險遭毒手」。
無法預料安危或成敗的事。如:「冒險」、「風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欺詐的。
2.奇異、怪異。如:「詭譎」。《紅樓夢》第五回:「惟嫡孫寶玉一人,秉性乖張,生情怪譎。」
1.欺騙。《韓非子.孤憤》:「主失勢而臣得國,主更稱蕃臣,而相室剖符,此人臣之所以譎主便私也。」
2.決斷。《荀子.儒效》:「若夫譎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隱諱而不直言。如:「譎諫」。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藻辭譎喻,溫柔在誦。」
韓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時通其變化」(《文史通義‧墓銘辨例》)。茅坤說:「世之論韓文者,共曾稱碑蒜;予獨以韓公碑文多奇崛險譎,不得《史》《漢》敘事法,故於風神處或少道逸。」(《唐宋八大家支鈔·論例》)章太炎說:「韓對死生利祿之念,刻刻不忘:登華山大哭,作《送窮文》,是真正的證據。」韓愈登華山,「度不可返,乃作遺書,發狂慟哭」,最後被華陰縣令救下。著作:《昌黎先生集》名句: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進學解》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師說》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師說》
大姦似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內心奸惡,而外表看似忠厚老實。《明史.卷一六四.黃澤傳》:「刑餘之人,其情幽陰,其慮險譎,大姦似忠,大詐似信,大巧似愚。」也作「大奸似忠」。
險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奸險狡詐。《大宋宣和遺事.利集》:「(梁)師成外示恭謹,中存險詐。」也作「險譎」。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