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3.77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電子媒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廣播、電視等透過電傳傳輸訊息的中介體,是目前運用最普遍的傳播工具之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支的第一位。
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如:「子時」。
本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如:「子女」、「獨生子」。
後代。如:「子嗣」、「多子多孫」。
植物的果實,或動物的卵。如:「蓮子」、「瓜子」、「桂子」、「松子」、「烏魚子」。
對一般人的通稱。如:「男子」、「女子」。
對有學問道德的人的尊稱。如:「孟子」、「孔子」。
顆粒狀細小而堅硬的東西。如:「子彈」。
與「母」相對的。如:「子音」、「子母扣」。
幼小的、稚幼的。如:「子薑」、「炸子雞」。
指輩分小、年紀輕的人。如:「子弟」、「小子」、「學子」。
對他人稱自己的配偶。如:「內子」、「外子」。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諸子百家、天文算法、藝術類等著作。如:「子部」、「經、史、子、集」。
部首。
詞綴。放在名詞、動詞、形容詞、量詞等之後。如:「房子」、「車子」、「拍子」、「胖子」、「聾子」、「樣子」、「哪門子」、「兩下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其他動物的全身。如:「身體」、「人體」、「體質」、「體力」。
身體的某部分。如:「肢體」、「四體不勤」、「五體投地」。
親身的。如:「體驗」、「體會」、「體察」。
事物的本質形態或主要部分。如:「固體」、「液體」、「主體」、「物體」。
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如:「體諒」、「體貼」、「體恤」。
一定的制度、體裁或格式。如:「文體」、「政體」、「體例」、「體制」。
文字書寫的形式。如:「字體」、「草體」、「顏體」。
數學上指立體的形狀。如:「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物質固有的能。有正電(陽電)、負電(陰電)兩種性質。兩種電相碰,失去平衡時,會發生放電作用,可產生光和熱。如:「閃電」、「靜電」。
電話、電報或電訊的簡稱。如:「急電」、「賀電」、「回電」、「外電報導」。
電擊。如:「修理開關要小心,不要被電到了。」
藉電流來啟動、使用的物品。如:「電燈」、「電視」、「電梯」、「電冰箱」。
男女相互的吸引力所產生的微妙情感。如:「這次相親結果來不來電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撮合男女婚姻的人。如:「媒人」、「媒婆」。
居中聯繫,使雙方產生某種特定關係的事物。如:「病媒」、「媒介」、「媒體」、「風媒」、「蟲媒」。
媒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播資料訊息的工具,包括電視、廣播、電影、報刊、電腦網路等的總稱。為英語media & medium的意譯。各媒體雖各有傳播技術與對象,但今日多視為一個整體。也作「媒介」。
電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穩定的基本粒子。和原子核構成原子。所帶的電量為負一點六○二乘以十的負十九次方庫侖,為電量的最小單位。也稱為「負電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設有兩個分部。主要任務在於提供非洲國家科技改善、教育培訓與增進國家和地方的能力,特別是在使用網路等電子媒體方面。6.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國際高等教育研究院(IESALC)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國際高等教育研究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High Education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IESALC)位於委內瑞拉加拉加斯。1998年由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的高等教育中心轉型為國際組織,主要任務在藉由召開研討會,以及促進地區會員國家的合作等方...
資訊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文(國語文)」學習領域學習領域指標 可融入資訊教育能力指標1-3-3-1能運用注音符號使用電子媒體(如:數位化字辭典等),提升自我學習效能。 【2-2-6】1-3-3-2能運用注音輸入的方法,處理資料,提升語文學習效能。【2-2-6】【3-2-1】1-4-2-1能運用注音符號,檢索並處理資料,以解決疑難問題,增進學習效能。【4-3-5】【5-3-3】【5-3-4】2-4-2-9能靈活應用科技與資訊,增進聆聽能力,加速互動學習效果。【2-3-2】【5-4-4】3-3-3-4能利用電子科技,統整訊息的內容,作詳細報...
資訊素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製作能力。而資訊的樣式又林林總總,包括一切印刷以外的文字及非文字的媒體,例如:視覺媒體、聽覺媒體、電子媒體、流動媒體、網上媒體等。因此,資訊素養可以說是把日常教學上的文學修養推廣至跨媒體的層次上。不過,正正由於互聯網的出現,使出版變得更容易,市民大眾要表達自己的聲音更方便,使我們日常可以接觸得到的資訊突然大幅增長。面對這高速及大量的資訊,我們應該如何處理,亦是學習資訊素養的重點。目錄1 確認所需資訊2 尋獲資訊3 評估資訊4 應用資訊5 品德教育6 參考7 參看 確認所需資訊 理解問題所需要用的資訊,並籌劃如何尋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