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7.48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革龜、稜皮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ermochelys coriacea (Vandelli, 1761)
成體之背甲長150~250公分,體重可達500~1,000公斤,為目前現生龜鱉目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物種。體表覆以革質皮膚,背甲呈黑褐色,常出現有白色或粉紅色斑點,有7列縱棱;幼龜為黑色,腹部白色有黑斑。成龜的前肢極長,可超過1公尺,且其體內骨板退化。
世界各溫帶至熱帶海域,其產卵地則分布在熱帶地區的沙灘。於台灣附近海域,偶有發現記錄,未於台灣附近的沙岸產卵。
母龜每一產卵季最多可產下10窩龜卵,每窩的產卵數約為80~90顆。其游泳能力極強,可遷移至高緯度的寒冷海域。食性特殊,以水母為主食,而非如其他海龜是攝食底棲動植物為食,因而常誤食水中塑膠袋而死亡。較少出現在淺水域,多於外洋活動。可下潛至極深的水中,曾於300公尺深的水域發現革龜的蹤跡,成體有季節性洄游至寒帶海域攝食的習性。為適應高緯度極低的水溫,可利用脂肪的隔絕及特別的血液循環構造,以維持極高的體溫。在冰洋中,仍能保持23℃以上的體溫。前肢極長,海中游泳能力強,速度可達每小時30公里以上。
龜鱉目(Class Testudunes)
革龜科(Family Dermochely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爬行動物。身體橢圓而扁,腹、背皆有硬殼。頭似蛇,四肢短,頭、尾和腳都可縮入甲殼內。行動遲緩,性耐飢渴,壽命長達百年之上。如:「烏龜」、「海龜」。
龜裂:皮膚因寒冷或乾燥而裂開。亦泛指物體表面的裂開。如:「手足龜裂」、「牆壁龜裂」。
龜茲:漢代西域諸國之一。在今大陸地區新疆省庫車、沙雅二縣之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兩面相接的部分。如:「稜角」、「桌稜兒」。
物體面上凸起的條紋。如:「瓦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植物體表面的一層組織。如:「皮膚」、「表皮」、「樹皮」、「獸皮」。
泛指如皮般薄片狀的物體。如:「膠皮」、「鐵皮」、「豆腐皮」。
皮革製成的。如:「皮鞋」、「皮箱」、「皮包」、「皮帶」。
脾氣頑劣不聽話。如:「頑皮」、「這小孩好皮!」、「你別再皮了!」
物體的表面。如:「皮相」、「書皮」、「封皮」。
有彈性的。如:「皮球」、「皮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毛而且經過加工處理的獸皮。如:「皮革」。
改變。如:「更革」、「革新」、「革命」、「改革」、「洗心革面」。
除去。如:「革除」、「革職」。
古代軍人所穿的甲冑。如:「兵革」、「金革」。
革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革龜的成體背甲長150~250公分,體重可達500~1,000公斤,為目前現生龜鱉類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種類,體型最大的記錄背甲長將近3公尺。體表覆以革質皮膚,背甲呈黑褐色,常出現有白色斑點,有七列縱向脊棱;幼龜為黑色,腹部白色間有黑斑。前肢極長,可超過 1公尺,幼龜的前肢幾乎可與背甲等長。革龜其體內骨板退化,是由數百塊小骨板所組成。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